人死后要如何才能变成化石( 二 )


还有一些罕见的情况 , 在稳定的厌氧环境下 , 化石还能保留皮肤、羽毛、内脏这样的柔软组织 。 例如中国出土的很多身披精细羽毛的恐龙 , 还有巴伐利亚采石场出土的最早的鸟类始祖鸟的化石 。
一旦化石进入生物活跃层以下 , 它就会稳定下来 , 随着沉积物的堆积 , 继续埋入更深处 。 基德韦尔说:\"那时 , 被破坏的风险就要改用完全不同的地质时间尺度 , 即构造变动的时间 。 \"
那时 , 问题就是包裹尸体的沉积物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变成比较耐久的石块 , 然后再过多久以后地质活动会把化石送至有侵蚀作用的地方 , 把它暴露出来 。
3.不用棺材
下面是一个棘手的技术问题:化石究竟是什么——以及你希望自己的身体变成哪种化石 。
通常来说 , 五万年左右的是亚化石 , 它大体上仍然是生物原本组织构成的 。 比如洞穴里发现的已经灭绝的更新世大型动物 , 典型的例子有南美洲的大地獭、欧洲的洞熊和澳大利亚的袋狮 。
不过 , 如果你希望遗体变成能够留存数百万年的化石 , 那就需要矿物质渗入骨骼 , 把它变成较为坚硬的物质 。 这个过程被称作\"完全石化\" , 真正的化石通常要经历这个过程才能完成 。 它能够存续数百万年 。
所以 , 你可能要舍弃棺材 。 当富含矿物质的水流过时 , 骨骼完全石化的速度最快 , 让铁和钙质渗透到骨骼中 。 虽然棺材有可能保持骨骼的完好 , 但是会影响到这一过程 。
不过 , 棺材也可能行得通 。 新南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的古生物学家迈克·阿切尔(Mike Archer)建议使用水泥棺材 , 里面装满沙子 , 侧面钻数百个五毫米口径的洞 , 然后埋到有地下水流经的深处 。
\"如果你想要成为经典的骨骼化石 , 就像加拿大省立恐龙公园(Dinosaur Provincial Park)里的化石一样 , 那么粗颗粒的河沙就相当不错 , \"塞姆说 , \"所有的软组织都会被破坏 , 最后留下一副漂亮的未脱节的骨骼 。 \"
在矿物质方面 , 能够渗入方解石(碳酸钙的一种形式)的钙离子尤其好 。 \"钙离子能够覆盖全身 , 长期保护它 , 因为如果时间足够 , 它被埋到更深处的可能性很大 , \"塞姆说 。
特意用合适的矿物质——比如方解石或石膏——来渗入尸体有可能加速这一过程 。 还可以促进富含铁质的坚硬矿物质增加 , 因为它可以抵御长期的风吹日晒 。
沙粒中的硅酸盐也是一种非常耐久的矿物质 , 可以纳入选择 。 阿切尔还建议 , 如果喜欢漂亮的蓝绿色骨骼和牙齿 , 还可以在埋葬时添加铜条和镍丸 。
4.避开构造板块的边缘
如果尸体历经了数十万年并且矿物质开始取代骨骼 , 那么就要恭喜了!它已经成功变成化石 。 随着上方的沉淀物的增加 , 它越来越深入地球的地壳 。 高温高压会进一步促进化石的形成 。
但是还没有结束 。 化石还有可能进入地壳深处 , 在高温高压下熔化 。
不想要发生这种事吗?那就避开构造板块的边缘 , 这些地方的地壳最后可能会被吸到地表以下 。 伊朗就是这样一个俯冲带 , 欧亚板块正在升高 , 把伊朗板块压在下面 。
5.等待被发现
现在你需要考虑被人发现的可能性 。
如果你希望有朝一日有人能够碰巧发现你精心保存的化石 , 你就需要寻找一个目前很低、有足够的沉淀物把你埋到深处的地方——但是最后这个地方要重新被推高 。 换句话说 , 你要找到这样一个地方:自然侵蚀会把表层剥离 , 最后让你重回地面 。
死海不仅浮力大 , 还是保存化石的好地方
其中一个好地方可能是地中海 , 塞姆说 。 随着非洲向欧洲靠拢 , 地中海正在变浅 。 其他富含沉淀物的内陆小型海洋也值得一试 。
她说:\"死海也不错 , 高盐度会有防腐作用 。 \"
6.另辟蹊径
我们已经介绍了变成坚硬、耐久的化石的标准方法 , 就是用石头替代骨骼 。 但是还可以考虑一些别出心裁的方法 。
首先是琥珀 。 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化石都是在这种由树脂制成的宝石中——比如最近发现的鸟类、蜥蜴 , 还有在缅甸发现的有羽毛恐龙的尾巴 。 \"如果能够找到足够数量的树脂 , 然后让琥珀覆盖全身 , 那就是同时保存软组织和骨骼的最佳方法 , \"塞姆说 , \"但显然 , 对人这样的大型动物来说 , 这是很困难的 。 \"
找不到足够的琥珀吗?另一个选择是洛杉矶拉布雷亚(La Brea)为剑齿虎和猛犸象完成防腐的沥青坑 。 不过 , 最后这里的尸体很可能会脱节 , 骨骼可能会和其他动物混到一起 。 还可以在山上或冰川冷冻起来 , 比如1991年在欧洲阿尔卑斯山发现的冰人奧茨(?tzi)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