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学家,正在批量流入中国



全球科学家,正在批量流入中国

文章图片

全球科学家,正在批量流入中国

文章图片

全球科学家,正在批量流入中国

文章图片

全球科学家,正在批量流入中国

文章图片


“中国吸引不了人才”、“中国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 这种说法是不是已经在你脑海中根深蒂固了?
但最近的几件事让我意识到 , 全球的人才暗流 , 也许正在发生逆转 。
前几天 , 一个在某大学工作的朋友告诉我 , 近半年他们学校来了好几个日本青年学者 , 有的还带着老婆孩子一块过来 。
我的第一反应 , 是质疑这件事的真实性 , 第二反应则是质疑这种现象具不具有普遍性 。
随后查证各方面资料 , 又向一些业内人士求证 , 才发现是我自己格局小了 。
1
11月7日 , 日本一家叫“TBS新闻”的媒体发了一篇文章:《为什么科学界重量级人物都流向中国?“人才流失”一词无法概括的现状》 。
其中提到 , 今年8月东京理科大学原校长藤岛昭带着自己的研究团队 , 全盘迁往中国 , 入驻上海理工大学 。
在上海理工大学官网也可以查到这则消息:藤岛昭教授及其团队聘任仪式于8月30日举行 。
上海理工大学领导与藤岛昭院士团队合影 , 左侧是藤岛昭团队
这次“全盘迁徙”在学术界不亚于一次核爆 。
可能很多人不了解藤岛昭的分量 , 这么说吧 , 他已经不是“大牛”一词能匹配的了 , 他是光触媒反应的发现者、光催化之父、数次获诺奖提名的光化学家 。
1986年任东京大学教授 , 2009年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 如果你学的是光化学方向 , 就会经常看到以他名字命名的定理或效应 。
日本著名光化学家藤岛昭 / 图片来源:上海理工大学
什么是光催化?
举个小小的例子 , 中国国家大剧院用的自洁玻璃 , 就是应用了光催化技术 。 它可以让玻璃表面永远保持清洁、还可以让镜子不产生雾气、甚至还可以用在空调中来分解甲醛 。
中国引入藤岛昭 , 除了他学术上的成就之外 , 更看重他在学术圈的影响力和资源 。 光在国内 , 他就带出了刘忠范、姚建年、江雷三位院士 , 在国际上更是桃李遍天下 。 这对上海理工整所大学的地位提升都会带来很大帮助 。
【全球科学家,正在批量流入中国】所以上海理工大学也是待之以礼 , 准备花几个亿专门给他建一个研究所 。
像藤岛昭这样的重量级科学家来中国 , 近几年已屡见不鲜 。 前些年是青年学者居多 , 这几年顶级大牛也多了起来 。
例如日本的脑神经科学家御子柴克彦 ,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日本天皇奖得主 , 加入了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 。 他和藤岛昭都是未来非常有希望拿诺奖的日本科学家 。
中村修二 , 日裔美籍电子工程学家 , 2014年来中国 , 在深圳创立了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实验室 , 随后还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
日本的建筑工学专家上田多門 , 日本工程院院士 , 被内定为日本土木工程协会下一任会长 , 2016年来到深圳大学做研究 。
日本人工智能专家 , 石渕(yuān)久生 , 原来是日本大阪府立大学教授 , 在人工智能方面在日本排名第二(按论文引用数排名) , 被南方科技大学以10倍于原来日本的研究经费挖走 , 2019年因工作出色还获得了“校长杰出科研奖” 。
2017年 , 日本国立天文台的梶野敏贵教授加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担任“大爆炸宇宙学与元素起源国际交叉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 他研究的是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目前已将一半研究活动转移到中国 。
梶野敏贵教授
另一位核物理学家谷畑勇夫 ,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物理与工程科学学部外籍院士 , 早在2010年就加盟了北航 , 一直到今天仍然在职 。
Masahito Hayashi(不知道日文名叫什么 , 有翻译成山下雅史的) , 搞数学和量子计算的 , 2018年来到南方科技大学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 2020年成为该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 。
以上列举的这些 , 都是名声比较响的 。 还有很多年轻的、名声不大的学者 , 更是数不过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