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在于“藏” 仅靠防寒保暖还不够

目录:
第一章 冬季养生在于“藏”
第二章 天寒地冻时更要保护胃
第三章 冬夜泡脚加点中药
第四章 冬季保暖健身 别把冷凉食品拒之口外
第五章 有些病其实是“捂”出来的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 , 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 。冬季养生主要指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 , 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冬季养生的知识 。
一、冬季养生在于“藏”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 , 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 , 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 。因此 , 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也当讲“藏” 。由于人体阳气闭藏后 , 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就较低 , 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 , 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 。冬季时节 , 肾脏机能正常 , 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 , 否则 , 即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产生疾病 。因此 , 冬季养生很 重要的一点是“养肾防寒” , 以下几点是贯彻这一原则的要点 。
1.精神调养:
除了重视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 , 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 , 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 , 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 。同时 , 在冬季还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 。所谓季节性情感失调症 , 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 , 并且年复一年地出现 。这种现象多见于青年 , 尤其是女性 。预防的方法是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 , 这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 。
2.饮食调养:
冬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藏热量”为主 , 因此 , 冬季宜多食的食物有羊肉、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 。同时 , 还要遵循“少食咸 , 多食苦”的原则: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 , 而肾主咸 , 心主苦 , 当咸味吃多了 , 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 , 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 。所以 , 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 , 以助心阳 。冬季饮食切忌粘硬、生冷食物 , 因为此类食物属“饮” , 易使脾胃之阳气受损 。
3.起居保健:
《黄帝内经》里指出:“早卧晚起 , 以待日光 。”意思是 , 冬天要早睡、晚起 , 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后为益(尤其对于老人而言) 。冬季起居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 , 穿衣要讲“衣服气候” , 指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32℃~33℃ , 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 , 可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其次 , 要注重双脚的保暖 。由于脚离心脏最远 , 血液供应少且慢 , 因此脚的皮温最低 。中医认为 , 足部受寒 , 势必影响内脏 , 可引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 。其三 , 冬季定时开窗换气有利于身体健康 。其四 , 蒙头睡觉不可取 。冬天蒙头睡觉极宜造成缺氧而致胸闷气短 。其五 , 夜间忌憋尿 。由于冬夜较长 , 长时间憋尿 , 会使有毒物质积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
4.锻炼强身: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 , 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 , 多喝药一碗 。”事实证明 , 冬季多参与室外活动 , 使身体受到适当的寒冷刺激 , 可使心脏跳动加快 , 呼吸加深 , 体内新陈代谢加强 , 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 , 有益健康 。
二、天寒地冻时更要保护胃
医学认为 , 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 , 胃酸分泌增加 , 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 , 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均有所下降 , 因此 , 每年寒冬都是胃病的高发期 。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的朋友 , 更应格外小心 , 以防旧病复发 。具体而言 , 要注意以下几点:
1.调节情志: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 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发生、发展 , 与情绪密切相关 , 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引起或加重各种胃病的发生与发展 。所以 , 要保持精神愉快 , 情绪稳定 , 避免紧张、愤怒、焦虑等不良情绪刺激 , 注意劳逸结合 , 防止过度疲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