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直向宇宙深处前行,一天“奔跑”5200万公里,是要去哪里?( 三 )



然而早在1912年到1922年期间 , 美国天文学家维斯托·斯里弗就通过对41个星系光谱的观察发现 , 其中有36个光谱正在发生红移 。

在维斯托·斯里弗看来 , 这足以证明这些星系正在逐渐远离 。
到了1929年 , 美国著名天文学家爱德文·哈勃更是对斯里弗的研究进行总结 , 表示遥远星系的退行速度与它们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
意思也就是说 , 距离地球越远的星系 , 远离地球的速度越快 。 通过这一定律 , 哈勃也成功证明了宇宙膨胀学说的真实可信 。
可这样一来 , 天体的运动岂不是成了一个悖论?遥远距离的星系不断的远离地球 , 且这个速度越来越快 , 那么地球的运动是否还会“墨守成规“ 。
更重要的是 , 爱因斯坦虽然说过光速是宇宙中所有有质量的物质中移动最快的速度 , 且达到了30万km/s 。
然而越来越多的天文学家证实 , 在宇宙早期膨胀的阶段中 , 膨胀速度远远超过了光速 。 不仅如此 , 当越是远离地球的星系移动速度越来越快 , 最终同样超越光速以后 , 地球或者说银河系能够感知到的宇宙 , 是否只会是一片寂寥 。
虽然我们不知道到了那个时候 , 人类是否还一直存在 , 又或者说人类发展到了什么样的阶段 , 但可以肯定的是 , 人类寻找外星人或者外星生命的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小 。 而地球虽然持续不断的“奔跑” , 可或许最终只会跑进无尽的孤独之中 。
结语宇宙的未来究竟会如何发展 , 人类是很难预测的 。 尤其是在奔跑的过程中 , 我们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难题 , 同样是我们现如今无法想象的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我们也只能坚持不懈地发展人类科技文明 , 才能有更足的底气去应对未来的所有问题 。
除此以外 , 科幻小说《三体》中提到黑暗森林法则 , 这也是一种可怕的猜想 。 如果没有足够的科技能力 , 却又不小心遇到了森林中的另一个猎人 , 我们人类又该如何应对 。
李白曾说“昨日之日不可留 , 今日之日多烦忧” , 可事实上 , 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之中 , “今日之日 , 何须烦忧” 。 只要不轻言放弃 , 最终必然能够将一切难题成功克服 , 并彻底揭开宇宙运动的面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