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预言:“未来人类将培育出所有人体器官。”( 二 )


2008年6月 , 一名30岁的西班牙患者在相关医疗管理部门许可下 , 接受了世界首例自体干细胞培育的人工气管移植手术 , 短期内恢复状况良好 。 目前 , 这项研究仍在进行中 , 虽然存在很多质疑 , 但很多科学家认可和采用了这一思路——利用干细胞及支架材料在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器官组织构建 。 然而 , 要让体外制造的组织器官具有功能 , 需要解决使干细胞在支架上定植并定向分化为适合的功能细胞等一系列非常棘手的问题 。
随着3D打印技术不断发展普及 , 科学家开拓出了另一条更有希望进行体外器官构建的途径——3D生物打印 。
该方法将先进的细胞生物工程技术和独特的3D打印技术有效结合 , 利用生物3D打印设备 , 以硅胶制成的、可生物兼容的导板为支架 , 采用挤压法 , 将诱导多能干细胞一层层精确打印到支架内 , 最后形成生物工程模型 。 但3D打印细胞非常困难 , 而要让打印的细胞保持活性则更加困难 , 科学家们正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新途径 。
随着多学科技术领域的突破与生物技术不断交叉融合 , 以干细胞和生物材料为主的再生医学将成为未来人类生命科学及医学诊疗新的突破口 。 再生医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科研、转化与应用将越来越向纵深方向发展 , 为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组织器官缺损提供可能的治疗策略 , 不断造福患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