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千古明君汉武帝为何接连杀死五位丞相

卷入“巫蛊之祸”的公孙贺
公元前91年初春 , 奉汉武帝诏敕 , 大汉丞相公孙贺被捕入狱 。在狱中 , 有司穷治其罪 , 他和儿子公孙敬声受尽了凌辱和拷打 , 最后 , 父子双双死于狱中 。汉武帝犹恨意难消 , 下旨将公孙贺灭族——这不是汉武帝杀的第一个丞相 , 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 。随着皇帝春秋渐高 , 性情也越来越乖戾和残暴 , 位居群臣之首的丞相和其他庙堂大臣 , 因小过或无罪被诛戮者日渐增多 , 公孙贺不过是其中的倒霉蛋之一 。
公孙贺本有着堂皇的门第和显赫的人生 , 其祖父公孙昆邪在汉景帝时为陇西太守 , 吴楚之乱时拜为将军 , 因平叛有功 , 封为平曲侯 。出身侯门的公孙贺少年时即为皇家骑士 , 出入宫阙 。武帝刘彻为太子时 , 他入选太子舍人 , 陪侍太子游宴射猎 , 混得很熟 。公孙贺不是读书人 , 没有庙堂之才 , 但“英雄何须读书史 , 马上自可建奇勋” 。公孙贺就曾多次随军出征 , 屡立战功 。武帝即位后 , 拔擢他至高位 , 除了是老熟人外 , 还有一层关系 , 即公孙贺后来娶了一位身价骤贵的夫人 , 此女乃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大姐卫君孺——既为皇帝连襟 , 当然倍受宠信 。
不久 , 公孙贺出任轻车将军;五年后 , 拜车骑将军 , 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 , 因军功封侯 。后又多次统军出征 , 尽管中间曾因小过被削夺爵位 , 但始终位居要津 , 荣宠不衰 。再后来 , 终日战战兢兢 , 虽熬到衰年却不得退位的丞相石庆死去 , 汉武帝命他为相 , 并二次封侯 。公孙贺位极人臣 , 按说应该兴高采烈 , 可他却在皇帝面前伏地不起 , 涕泣交流 , 说:“臣本边鄙之将 , 以鞍马骑射为官 , 无才无德 , 实不堪丞相之任!”皇帝及左右臣僚见公孙贺如此伤悲 , 皇帝便命侍从:“扶起丞相 。”侍从去扶他 , 公孙贺却死活不肯起来接相印 , 皇帝无奈 , 起身离去 , 公孙贺这才不得已接了相印 。出得宫来 , 左右问:“皇帝拜相 , 乃荣宠之事 , 何哭之悲也?”公孙贺答:“主上贤明 , 臣本不称丞相之职 , 负此重责 , 从此危乎殆哉!”此言足见公孙贺亦非颟顸之辈 , 他知道伴君如伴虎 , 虽位居丞相 , 然稍不如意 , 随时会带来杀身之祸 。
公孙贺此言并非空穴来风 , 在这之前 , 已有李蔡、严青翟、赵周三位丞相联翩下狱而死 。丞相石庆老迈 , 上疏请求退休 , 皇帝亲下手诏 , 严厉谴责 , 出语苛毒 , 石庆以为他“归丞相印 , 乞骸骨归 , 避贤者路”的请求得到了批准 , 要呈还印绶 。丞相掾史看了皇帝手诏 , 说 , 皇帝哪里是让你卸职归家 , 你应该引咎自裁才是啊!石庆吓坏了 , 哪里还敢提退休的事 , 第二天就硬撑着上班去了 。好歹又撑了三年 , 死在了丞相任上 。
“从此危乎殆哉!”公孙贺之言如同巫咒 , 尽管他日夜忧惧 , 大祸还是不期而至 。他上位后 , 原来的太仆之位由儿子承继 , 父子同列朝班 , 表面上堂皇荣耀 , 但高危易倾 , 物极必反 , 乃世之常理 。事情出在他儿子公孙敬声身上 。由于自小生在王侯之家 , 又与皇家有姻亲 , 公孙敬声是个养尊处优 , 骄奢不法的纨绔子弟 。他利用职务之便 , 私自挪用了一千九百万军费 , 事发后进了大牢 。当时朝廷正在追捕一个名为朱安世的黑社会老大 , 人称“京师大侠” , 因久捕不得 , 皇帝很恼火 。公孙贺救儿心切 , 向皇帝提出由他亲自督案 , 条件是朱安世归案后 , 请赎儿子之罪 。皇帝看在亲戚的份上 , 答应了他的请求 。
不久 , 朱安世果然被捕归案 。朱听说丞相想拿自己之头赎儿子之罪 , 不甘示弱 , 便于狱中告发公孙家三事:一是公孙敬声与汉武帝之女阳石公主私通 , 二是使巫觋作法诅咒皇帝 , 三是在皇帝去往甘泉宫的路上埋下偶人 , 以恶言咒帝 。此事非同小可 , 有一桩坐实就是灭族之罪 。有司立即呈报皇帝——公孙贺不但没救出儿子 , 自己反倒进了大牢 。奇怪的是 , 朱安世这个社会边缘人的揭发竟然件件属实 , 父子两人被严刑拷打 , 长久折磨后皆瘐死狱中 。汉武帝春秋渐高 , 本就怕死 , 一直祈望升仙永生 , 如今竟有人用巫蛊之术咒他速死 , 岂能不怒火中烧!于是 , 他下令将公孙贺全家灭族 , 两个与人私通的女儿——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一并杀头 。当然 , 皇后的大姐——公孙贺的夫人也被杀了 。卫家被处死的还有一个人 , 即已故大将军卫青的侄子长平侯卫伉 , 据说他也卷入了与公主通奸及巫蛊案中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 其后不久 , “巫蛊之祸”所连及的皇后、太子一家几乎被杀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