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岳飞惨遭杀害的六大原因

在人们心中岳飞就是一个民族英雄,但是迫于敌人所害,最后以身报国了 。若要追溯岳飞的死因,小编总结了六条原因 。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去看一下名将岳飞的死因缘由 。
一、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是罪魁祸首
历史上的岳飞既是一个好学习、不扰民、得军心的人,也是一个不好色、不爱钱、不贪财的人 。有人要送美女给他,被岳飞退回;年轻时岳飞喜欢喝酒,皇上劝了他一次,他从此就滴酒不沾;皇上要给他盖房子,他不要,并且说:“敌未灭,何以家为?”这样一个不好色、不好酒、不置家产、不怕死的人,图的是什么呢?难道图我的江山?这让宋高宗赵构心里犯嘀咕 。在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下,只容得住贪财好色糊涂虫似的将领,可决不许任何将领有知识有志趣得民心得军心 。像岳飞这样的人,无论是宋代那一个君主在位,均必不能相容 。宋高宗处南宋草创之际,顾虑危疑,对岳飞更是不能相容的 。因为岳飞的为人行事有许多优点,而这些优点都为宋高宗不愿武臣具有者,于是他的优点便成为他的死因 。纵无秦桧,岳飞仍将屈死,他正和狄青一样,也是被宋代传统的政策牺牲掉的 。我们与其痛骂秦桧,还不如诅咒宋代的传统政策,并谴责宋高宗的自坏长城 。
二、淮西事变是岳飞被害的重大伏笔
朝廷采用宰相张浚的意见,让文官吕祉接管了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的部队 。他的部将后来在要求归岳飞节制而不得的情况下,发生哗变,杀了吕祉,率领全军五万多人集体叛变,投降了伪齐 。淮西事变,不但搅乱了北伐大计,而且改变了敌我态势和力量对比,北伐收复中原在赵构看来是不行了,急令岳飞转入防御,保住长江防线 。淮西事变,使赵构认识到这些军队和他们的首脑是不可靠的,名义上是国家的军队,但实质上,在很大的程度上还是私家军队 。要不,老百姓为什么叫他们作岳家军,韩家军,张家军,刘家军?没有一支皇家军?四大主力军全是这些首领们自已拉扯出来拚杀出来的部队,这些兵将只认多少年来带领他们出生入死的首领,而不怎么认朝廷的 。
【名将岳飞惨遭杀害的六大原因】如果再来一次“淮西事变”,甚至回过头来打朝廷,该如何是好呀?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北伐,而是整顿军制,把这些军队变成真正的皇家军队!但要整军,就不能打仗;要不打仗,就只有和谈 。赵构不是个无能的皇帝,他马上开始行动了 。第一步是和谈 。第二步是剥夺韩世忠,岳飞和张俊三将(刘光世早已交过军权了)的带兵权,让他们离开自已的部队 。第三步是把管兵、调兵两权分开,由两个部门管辖 。淮西事变,是南宋时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它促使主战派张浚离开了政坛、议和派秦桧当上了宰相,使岳飞由信任到受猜忌并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被害 。难怪岳飞死后有悼诗曰:“自古忠臣帝主疑,全忠全义不全尸 。”
三、提出的北伐口号“直捣黄龙,迎回二圣”不合时宜
据说有一次岳飞为感谢皇上对他的重用,向皇帝表忠心表过了头,他说皇帝您放心吧,我一定要攻克黄龙府,迎二圣回朝 。并把此作为北伐的口号 。黄龙是金军老窝,捣了也罢 。迎回朝的二圣是谁呢?一个是皇帝老爸徽宗,一个是皇帝哥哥钦宗,大家想想,如果他的父亲跟他的哥哥回来,那他的位子还能坐得稳吗?后来秦桧还跑到皇帝那去打小报告,声情并茂的说了一番,还画了三个太阳,意思是提醒皇上,这国无二主,天无二日啊 。高宗口上不说,心里肯定不悦 。口号这东西似乎颇为国人所钟爱,它简洁明了,便于凝聚人心,同心协力 。如早些年的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如近些年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等,无不简洁有力,颇具奇效 。可口号这东西也不能乱提,弄不好就会涣散人心,模糊目标,甚至会丢掉身家性命 。
四、尽忠报国以致不顾形迹
1137年,岳飞听说金人想在汴京立饮宗之子,就上疏高宗请立太子以安定人心 。当时同行的随军转运使薛弼就劝他,作为在外领兵的武将,不应该在这样的问题上发表意见 。岳飞却以正辞严地道:“臣子一体,也不当顾虑形迹 。”“不当顾虑形迹”这几个字中可以看出,岳飞在政治上是幼稚到了何等可爱可笑的程度 。一个武将却干预起皇帝的“家事”,这是赵构无法容忍的 。高宗本来就对这个问题很敏感,因为战乱败亡,泥马渡江,受了惊吓而不举,本就是大烦恼,唯一的一个儿子也在苗刘兵变后死了,现在的两个皇子还是过继来的 。而后来岳飞还经常干预“国事”,这也让赵构十分不爽 。赵构认为,战和这样的国家大事由文臣们讨论决定,武将只要能够忠实执行决策就行了 。岳飞却经常在这个问题上指手划脚,一点都不懂的韬光隐晦 。在这点上韩世忠就做得很好,被解除兵权之后就当起了发型设计师,颇能引导京城潮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