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人多磨难,为何统治者总爱拿文人开刀( 二 )


如果说在张居正这个年代,书院还只是用来讲学、传道的话,那么从大明王朝以后数十年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张居正闭锁书院是有先见之明的,书院果然成为了一些政客结党的场所,而且形成了明末着名的党派——东林党 。
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贯穿了整个晚明史,东林党人为拯救大明江山,以书生之力披肝沥胆,奋发图强,诸如前期的顾宪成、左光斗、高攀龙,后期的黄宗羲等人,必须肯定,在道德层面上,这些以天下为己任的东林党人的高尚气节是值得学习的,然而,继续“务虚”的作风却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其实通过东林党人自己所编写的书籍可以看出,在后期部分士大夫已经明白了求真务实的道理,比如陈子龙曾编写过《明经世文编》,顾炎武编写《天下郡国利弊书》,黄宗羲编写《明夷待访录》,就是总结明末的经验教训,希望后人能做到经世致用 。
【自古文人多磨难,为何统治者总爱拿文人开刀】随着党争的复杂化,东林党、浙党、楚党、阉党等相互攻击,东林党中也有一些政客丧失节操,毫无廉耻,只顾及自己的政治利益得失,而抛弃国家民族大义,导致整个朝廷政局混乱不堪,这实非江山社稷之幸!这也是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为原创,未经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