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改造家》翻车背后,是家装综艺们的日渐失控

文章插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河豚影视档案(ID:htysda),作者:椰子树,原文标题:《〈梦想改造家〉翻车背后:人文关怀如何体现在一档家装类综艺中?》,题图来自:《梦想改造家》
“设计师花了一百多万爆改西北农村老人的住宅,最后钱和房子都覆水难收”,走在路上,河豚君的耳边至少传来了三次类似的谈论。从线上到线下,家装类节目《梦想改造家》几乎从“梦改”变成了“梦毁”。
河豚影视档案走访了多方发现,无论是业主、设计师还是观众,都在这档节目中拥有着各自的隐形剧本,业主希望获得知名设计师低价改房、设计师通过上节目给履历增值、观众则通过节目完成一场想象。而节目组则通过这样的剧情走向,把控着背后的套路。
曾经,每一季都有七千位左右的观众为其打出高分,但走到第八个年头,节目在主题上的套路设置也在不断升级,单纯的故事煽情不足以满足受众,于是将更多的触角伸到了各类社会议题中。西北农村住宅改造争议,正是在此类主题呈现上的套路失控。
《梦想改造家》一度是家装改造类节目的典范,并且在最新播出的一期中,也依然回到了正常水平。但事实上,在这次舆论风波中,折射出来的是住宅对于各方重要性的演变、家装类主题内容的逐渐枯竭、以及情感和人文关怀的必要性。而在这些东西背后,是一个个套路的叠加呈现。
1. 业主、设计师、受众,各自拿着隐形剧本
《梦改》对“特例”的选择极大程度地发挥了家装类综艺的优势。
北京卫视有一档针对北京市内家庭的家装改造类节目《生活+》,类似于区域性的《梦改》,曾参加过改造的业主告诉河豚君,光是排队就排了半年多。而立足于全国范围内的《梦改》,筛选的样本数量则更为庞大。
争先恐后报名的业主们,不仅希望能够获得知名设计师的改造,更吸引他们的是性价比。这里也就是第一个套路,即业主对低价改房的渴望。
参加《梦改》的业主们首先可以获得5000元/户的装修基金,剩下的很多是依靠节目组的赞助商提供,设计师免费,所以整套房屋改造需要业主支付的几乎只剩下人工费。这对需要改造房子的普通家庭来说,几乎只赚不赔。
从每一季的内容可以看到,节目组所筛选的特例,一般包括空间逼仄、人口众多的住宅改造,胡同、四合院、洋房、城中村、地震废墟等特殊住宅的改造,针对自闭症、阿兹海默症等特殊群体的住宅改造。这里可以看到第二个套路,即对节目组来说,需要空间的极致或故事的极致,这样能达到一种最基本的戏剧效果。

文章插图
而一般情况下,因为改造前的房屋基础非常弱,所以改造后也很容易让人眼前一亮,这是节目最初有些“投机取巧”的部分。即使有不那么“眼前一亮”的情况,有些节目也会为了戏剧性而制造一定的效果。
曾经的《交换空间》的亮点之一在于48小时改造,河豚君从相关从业者口中得知,一些业主会忍不住提前跑回家看,但即使如此,最终节目呈现的一定是最后业主收房时的一脸惊喜。这是老套路了。
而在《梦改》中,这份戏剧性的惊喜不仅需要呈现给业主,更需要呈现给观众。观众拿到的剧本是,必须看到承载着业主深度需求的改装,改造前后的对比需要获得“爽感”。而这在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设计师这一职业“精英性”的弱化,即在节目中,设计师不再显得“高高在上”,而是共情、感受、量体裁衣。

文章插图
被选中的家庭通过节目组能够得到知名设计师的操刀改造,这其中,节目组充当的是普通生活中不存在的那座桥梁,受众在其中可以找到一种想象,这种想象将知名设计师和普通家庭之间的鸿沟大大缩短。设计师的精英性被弱化,人文关怀在这个过程中被自然的呈现了出来。相应地,设计师也找到了一个抬高身价的敲门砖。
一位正在筹备装修的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言论称,自己在寻找家装设计师的时候,会看到一些优秀设计师的履历中清晰的列出了参加节目的经历,而这类设计师的价格通常也会更高。
推荐阅读
- 《舞蹈生》收官夜,孟美岐终遭舍弃,连学员写歌都不敢提她名字
- 《我们恋爱吧》三个大男孩与一个男人,情感微妙变化中
- 《冰雨火》招商已满?王一博无愧头号功臣,网曝二审后直接定档
- 真敢说!宁静透露参加《中餐厅》原因,内涵赵丽颖没意思
- 《明侦7》正式定档!10位玩家高调回归,白敬亭刘昊然预定飞行位
- 《开端》收官:刘涛和赵今麦晒锦旗,白敬亭好想演脑洞大开的结局
- 她因长得太美,在《非诚勿扰》观众席被星探发掘,摇身一变成明星
- 原创街舞《黄河》舞动“湾区春晚”
- 视听盛典《王牌部队》节目被剪辑,肖战作为演员代表参加合唱
- 张淇在《朋友请听好》第二季重回“主播”台,流程娴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