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吐谷浑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侯君集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侯君集,豳州三水人,早年人比较浮夸,学弓箭学不会,还号称自己有勇武 。后来加入秦王府,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军功,逐渐被李世民赏识,得以参与各项事务的谋划 。被封为左虞侯、车骑将军,封全椒县子 。
唐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矛盾激化,李建成拉拢尉迟恭不成,于是派人刺杀,失败后尉迟恭与侯君集劝谏李世民早点下决心与李建成了断,于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率领侯君集等人诛杀李建成及李元吉 。李世民即帝位后,封侯君集为左卫将军、潞国公,赐邑千户,后又封为右卫大将军 。
贞观四年(630年),侯君集被迁为兵部尚书,开始参与朝政 。李世民打算讨伐吐谷浑伏允,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命侯君集与李道宗为李靖的副手 。
讨吐谷浑
贞观九年(635年)三月,李靖攻灭东突厥后,率领侯君集开始讨伐吐谷浑,大军行至鄯州,李靖在侯君集的建议下,挑选精锐,长驱直入 。伏允在库山被击败后,轻军奔走沙漠 。李靖与薛万钧、李大亮从北,侯君集与李道宗从南分两路长途奔袭,追击伏允 。当时夏天却有霜降,山里有很多积雪,但侯君集等克服自然困难追击二千多里地,先后于逻真谷、汉哭山、星宿川、柏海等大破伏允军,斩获颇丰 。侯君集一路追击到积玉山,见到河水的源头,才回师与李靖在大非川会合,班师回朝 。(详见唐击吐谷浑之战)
贞观十一年(637年),侯君集获封陈州刺史、陈国公 。十二年(638年)官拜吏部尚书、光禄大夫 。侯君集出身行伍,没有读过什么书,获得高官厚禄以后开始读书学习,参与官员的选拔,定制考核题目 。侯君集出为武将征伐,入为大夫参与朝政,一时间享有美誉 。
攻灭高昌
【讨吐谷浑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侯君集人物生平】贞观十三年(639年),高昌王麹文泰断绝西域与中原的商业往来,于是李世民征召麹文泰入朝,麹文泰称病不去,李世民任命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契苾何力为葱山道副大总管 。率领大军前往讨伐 。麹文泰听到这个消息后对国人说:“唐国距离高昌有七千余里,有沙漠两千里,冬冷夏热,没有水草,大军难以前行 。若唐军强行军至高昌二十天内粮草必然吃完,那时候与唐军接战一定打败他们,所以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然而侯君集率领大军行至碛口,麹文泰却已经病死,其子麹智盛继承王位 。

《贞观之治》的侯君集观十四年(640年),侯君集等率兵行至柳谷,探马禀报说麹文泰将要安葬,高昌国人到时候聚集一处,可趁机袭击 。但侯君集却认为趁其墓葬时偷袭不是问罪之师,而拒绝这么做 。侯君集于是领大军前进攻略高昌城土 。侯君集劝降未成后,侯君集调集攻城器械开始攻城 。用推车撞击女墙,用抛车往城中砸石头,城墙上和城里的人被砸的溃烂,很快便将城池打破,掳获男女七千余人 。侯君集乘胜进兵,包围高昌国都城 。
高昌新王麹智盛穷途末路,于是致书给侯君集说是先王对唐天子无礼,而自己刚刚继位没有什么过错,希望侯君集能手下留情 。侯君集回书给麹智盛说如果是真心悔过,就在军门束手投降 。但麹智盛却指望西突厥能派兵来援,而西突厥欲谷因为害怕唐军不敢来 。此时侯君集又调集工程器械开始攻打,抛车砸出的石头让城内人无处躲避,麹智盛无计可施,开城投降 。侯君集于是分兵平定高昌各地,高昌国灭亡 。
侯君集灭高昌后,在未奏请李世民的情况将一些没有罪的人发配,又私自将高昌国宝物据为己有 。手下将士们知道后也开始盗取金银珠宝,侯君集害怕自己做的丑事被揭发,于是不敢治将士们的罪 。班师回朝后司法官将侯君集下狱,但中书郎岑文本以为侯君集是功臣大将,不能轻加屈辱,于是上书李世民请求将侯君集释放 。而侯君集自以为立下大功却因为贪财而被囚禁,感到非常不快 。
贞观十七年(643年),张亮被派往洛阳做都督,侯君集问张亮:“怎么会遭到排挤?”张亮说:“如果因为公务在外做官就是遭到排挤,那么谁才是最冤枉的?”侯君集又说:“我平定一个国家,回朝后惹得皇上大怒,怎么不是排挤?”侯君集说着还挽起袖子说道:“这样子活不下去,你能造反吗,要是可以,我和你一起造反 。”张亮将侯君集的话告诉给了李世民,李世民对张亮说:“你和侯君集都是功臣 。这些话侯君集只告诉给了你一个人,到时候他死不认账,你也拿他没办法 。”于是李世民将这件暂且放下,对待侯君集还是和以前一样 。而后李世民命阎立本画侯君集等二十四人的画像置于凌烟阁,侯君集位列第十七名 。
谋反被杀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担心自己被废,得知侯君集常有怨恨,而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又在东宫任职,于是多次派他引侯君集入东宫 。侯君集觉得李承乾无能,想利用他,于是劝李承乾谋反 。侯君集与李承乾谋划好之后,担心计划泄漏,心中不安,常常晚上睡不着,妻子非常奇怪,对侯君集说:“你是国家大臣,每天晚上这样,一定是有什么事 。如果你做了什么对不起国家的事,应该自己到皇上面前去领罪,这样才能保全自己 。”但侯君集没有听妻子的话 。
而后李承乾事情败露被废,贺兰楚石又将侯君集与李承乾一起谋划的事告诉李世民 。李世民觉得侯君集有安定国家的大功,不想治侯君集的死罪,但群臣进谏说侯君集的罪天地难容 。李世民非常难过,将侯君集处死,临死前侯君集请求赦免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好为自己守丧 。李世民同意后将其妻子儿子迁至岭南 。
轶事典故
唐太宗曾让李靖教侯君集兵法,后来侯君集上奏唐太宗,说李靖将反,因为每到精微之处,李靖则不教授 。唐太宗听后责备李靖,李靖却回答说:“这是侯君集想要谋反 。如今中原安定,我所教他的兵法,足以安制四夷 。如今侯君集求学尽臣的兵法,是他将有异志啊 。”此时,侯君集尚未有任何反迹,唐太宗似不相信 。一次,朝后回尚书省,侯君集骑马越过省门数步尚未发觉 。李靖见到这种情况,便对人说:“侯君集意不在人,必将谋反 。”
历史评价
魏元忠:“李靖破突厥,侯君集灭高昌,苏定方开西域,李勣平辽东,虽奉国威灵,亦其才力所致 。”
刘昫:“侯君集摧凶克敌,效用居多;恃宠矜功,粗率无检,弃前功而罹后患,贪愚之将明矣 。张亮听公颖之妖言,恃弓长之邪谶,义儿斯畜,恶迹遂彰,虽道裕云反状未形,而诡诈之性,于斯验矣 。万彻筹深行阵,勇冠戎夷,不能保其首领,以至诛戮 。夫二三子,非慎始而保终也 。”赞曰:“君子立功,守以谦冲 。小人得位,足为身害 。侯、张凶险,望窥圣代 。雄若韩、彭,难逃菹醢 。”
宋祁:“侯君集位将相私谒太子,张亮养子五百人,薛万彻与狂竖谋,皆死有余责,又何咎哉?”
苏洵:“汉之卫、霍、赵充国,唐之李靖、李勣,贤将也 。汉之韩信、黥布、彭越,唐之薛万彻、侯君集、盛彦师,才将也 。贤将既不多有,得才者而任之可也 。”
朱元璋:“侯君集有功于唐,犯法当诛,太宗欲宥之,而执法者不可,卒以见诛 。非高祖、太宗忘功臣之劳也,由其恃功骄恣,自冒于法耳 。”
家族成员
高祖父:侯恕(魏北地郡守)
曾祖父:侯欣(泰州刺史、奉义县公)
祖父:侯植(骠骑大将军,肥城县公)
父亲:侯定(车骑大将军、潞国公)
墓葬
据《三水县志》记载,侯君集墓在三水县东北鸡阜山巅,现已被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