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的北伐大业 宋孝宗北伐为何没能成功?

宋孝宗的北伐:宋孝宗是南宋时期难得的好皇帝 , 对义父高宗赵构至孝 , 上台伊始就为岳飞等主战派平反 , 清除主和派 , 锐意北伐 , 收复中原故土 。然而 , 就是这样一位一心有大作为的皇帝 , 在众多主战派谋臣的帮助下 , 北伐大计却没有成功 , 并终其一生 , 对金国忍辱负重 , 俯首称臣 , 到死也没有翻过牌来 , 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
按理说 , 不应该 。皇帝好 , 臣子忠 , 这是中兴之象啊 , 然而事实出乎人之预料 , 宋孝宗北伐虽一生不忘 , 到底是没有成功 。
宋孝宗的北伐之无功 , 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时机选的不好 。孝宗刚刚上台 , 最首要之任务应是稳固统治 , 积蓄力量 , 加强武备 , 伺机北伐 。然而孝宗年轻气盛 , 急于进取 , 刚一即位就举兵北伐 , 实在是操之过急了 。
当时金国的皇帝正是有“小尧舜”之称的金世宗 , 金世宗是金国很有作为的皇帝 , 金国在他的治理下 , 政权比较安定 , 国力有所恢复 , 宋孝宗可以说是遇到了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 , 此时北伐中原 , 胜算可想而知 。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宋孝宗用人不当 。宋孝宗北伐 , 任用张浚(非陷害岳飞之张俊)为主帅 , 实在是失误 。张浚这个人 , 志大才疏 , 其人虽忠 , 其志虽坚 , 但他明于势而短于术 , 才能不行 。可以说 , 由他亲自指挥的战役 , 没一次是不失败的 。最早有川陕之战 , 不听曲端之言 , 大败于金军 , 宋军主力损失殆尽 , 赔了南宋朝的老本不说 , 还把曲端给害死了 。后来又不听岳飞之言 , 任用文官吕祉统辖刘光世的部队 , 致使淮西兵变 , 一部分宋军投降金国 , 高宗就曾说:“宁可亡国 , 也不用此人 。”宋孝宗又用这样的人统帅宋军与金军作战 , 结果再一次战败 , 被迫割地求和 , 再次受辱 。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宗赵构的牵制 。赵构是有名的逃跑皇帝 , 一心只为保住皇位 , 偏安江南 , 甚至不惜杀害岳飞 , 与金人求和 。对他来说 , 就要和平 , 不要战争 , 为此什么屈辱条件都可以答应 , 做了太上皇后 , 这个毛病也没改 , 宋孝宗又非常孝顺 , 不能不听赵构的话 , 所以在北伐的事上 , 表现得也不是绝对的坚决 。
总结起来看 , 其实宋孝宗还是个人能力不行 , 尤其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 。其实当时的宰相史浩已经把形势说的很明白了 , “然陛下初立 , 应以自治先行 , 方可图远 。如今内乏谋臣 , 外无良将 , 贸动干戈以攻大敌 , 谁能保其必胜?如能侥幸获胜 , 自当痛快;若然不胜 , 则重辱社稷 , 以资外侮 , 后果那堪设想?”孝宗不听 , 不用史浩之谋 , 非用张浚这种无才之人 , 最后结果就象史浩预料的一样 。
孝宗其实和他的义父高宗一样 , 都是不能审时度势之人 。高宗时有灭金国之机 , 若听岳飞之言 , 金国早纳入宋朝的版图了 , 高宗不听 , 十二道金牌招岳飞、韩世忠、张俊等撤军 , 失去一次收复故土 , 扩大版图、中兴大宋的机会 。及至孝宗受禅 , 形势已完全不一样 , 宋金两国休兵多年 , 如宰相史浩所言 , ‘内乏谋臣 , 外无良将’ , 根本不具备攻打金国的条件 。此时金国皇帝易人 , 政治清明 , 宋金两国实力相当 , 谁也吃不掉谁 。孝宗不能看清形势 , 仓促北伐 , 终至无功 。
【宋孝宗的北伐大业 宋孝宗北伐为何没能成功?】宰相史浩的办法才是北伐成功唯一可行的办法 , “内修政事 , 外固疆圉 , 上收人才 , 下裕民力 , 乃选良将 , 练精卒 , 备器械 , 积资粮 , 十年之后 , 事力既备 , 苟有可乘之机 , 则一征无敌矣 。”太可惜了 , 这么好的谋略没有被皇帝采纳 , 可惜 , 可惜 , 真可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