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曹氏三父子 揭秘曹氏父子仨的人生风流

1、梦得天下——曹操
建安十二年秋九月 , 千里涉险平定乌丸 , 曹操由柳城班师回朝 。凯旋的队伍经过碣石 , 阿瞒扬鞭跃马上山 。面对浩浩渤海 , 天地辽阔 , 云卷浪翻 , 诗意在他胸中涌动 , 欣然挥笔写下了千古传唱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 ,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 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 ,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 洪波涌起 。
【如何评价曹氏三父子 揭秘曹氏父子仨的人生风流】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翌年春暖花开时节 , 阿瞒回到邺城 , 六月 , 做了大汉曹丞相 。
转瞬二十年矣 , 二十年的打拼 , 从白手起家 , 到今天头顶大汉的名分 , 坐拥中原大地 , 千里沃野 , 兵强马壮 , 政令畅通 , 号令八方 。阿瞒此刻志得意满 , 笑傲江湖 , 巨大的成功连他自己一时之间也恍如梦中……
梦 , 从董贼乱政做起 。面对朝纲衰微、战乱纷起、生灵涂炭 , 热血奔涌的青年阿瞒 , 怀揣一把七星腰刀 , 踏上了济世救民建功立业之路 , ——一条旷世英雄之路 。像无数怀抱梦想的创业者一样 , 单枪匹马 , 出师不利 , 阿瞒杀贼不成 , 亡命天涯 。是英雄还是孬种 , 命运将阿瞒推向了人生的两难境地 , 逃亡的路上 , 阿瞒可以选择归田园 , 携妻子 , 避乱遁匿 , 饱食终日;天性不服输的他却选择了进取 , 选择了再一次抗争 , 青春的火焰不仅没有被浇灭 , 成就一番伟业的雄心反而愈加浓烈 。
男儿闯天下 , 既要心怀大志 , 更需手握千军万马 。在病入膏肓的东汉末年 , 也许这不仅仅是阿瞒一个人的顿悟 , 而拿起刀枪的初衷 , 阿瞒与那些拥兵自重、盗国自保、草寇乱贼们不可同日而语 。也正基于此 , 仓惶容身于陈留 , 阿瞒却呼朋唤友 , 第一个举起了“义兵”的大旗 。须知 , 那时的神州大地上 , 手握重兵的人物比比皆是 , 而这面正义的旗帜 , 却高擎在一位势单力薄、兵少将寡的年轻人手里 。一时之间 , 应者云集 , 阿瞒似乎看到了大业成功的曙光 , 兴奋使他彻夜难眠 , 大展宏图似乎指日可待 。遗憾的是 , 阿瞒转瞬便陷入失望的深渊 。当他披尖执锐身先士卒以弱小之旅杀向董贼 , 身中流箭几近丧命的时候 , 脑满肠肥的袁绍们 , 正在觥筹交错、灯红酒绿 , 宛若隔岸观火 , 津津有味地欣赏一只羔羊误入狼群的游戏 。无需骂袁绍们 , 燕雀与鸿鹄怎能比翼?徇私自利者万难与慷慨赴义者携手前驱 。阿瞒又一次遭受挫折 , 然而 , 在诸多聪明人的不屑声中 , 他也又一次得到人生的历练和智慧的升华 。看破世事 , 方能搏击江湖 , 阿瞒暗暗告诫自己 , 有梦就有路 , 志不失则永不言败!沿着崎岖坎坷、荆棘密布的道路 , 咬紧牙关、脚踏实地、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 谁让我阿瞒选择了“以区区一己之躯 , 担天下兴亡之任”的人生艰难之途呢!
天道酬勤 , 天公眷勇 , 三十万青州兵是上苍对阿瞒矢志不渝的垂怜和馈赠 , 阿瞒终于收获了“第一桶金” 。阿瞒完全可以就此收手 , 做个人皆不敢小觑的一方霸主 。然而 , 他的梦中 , 从来不曾有过偏安一隅的小家子样 。自步入血雨腥风的第一天起 , 阿瞒胸中装着的 , 就是寻求万里呈祥的华夏一统和黎民安康的太平盛世 。天赐良机 , 落魄而威仪失尽的汉皇帝 , 这时走进了阿瞒的视野 , 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他脑海浮现:借壳上市 , 奉天子以令不臣!历史早已证明 , 这是一个伟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 是一个旷世奇才的神来之笔 。
当阿瞒的政治抱负包装上汉廷的庄严外衣 , 宛然猛虎添上双翼 , 一页页动人心魄的辉煌画卷渐次展开:三战张綉、官渡灭袁、北征乌丸、南讨孙刘、降服韩马….. 。眼看着阿瞒所向披靡 , 此刻 , 观望于各方的地头蛇们 , 纷纷站出来义愤填膺地指责他“挟天子以令诸侯” , 阿瞒闻之笑曰:哥们 , 葡萄一点都不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