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夺取长安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顺利( 二 )
但是不打,耗也耗不起,等到屈突通驰援霍邑,前后夹击,迟早也会完蛋;
如果撤退呢,也不行,刘武周原来是鹰扬府校尉,起义后投降了突厥,现在势头正猛,回转枪头,不说能不能打败刘武周,至少造反的梦,破碎了;
换路更不现实,缺粮又是下雨,路不好走,而且霍邑是必经之路,绕路就失去了先机 。当个老板,真是操碎了心,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所以造反不是人人都能干的,心理压力太大,随时都有可能掉脑袋 。结局我们是知道的,李渊赢了么,不然也不会有唐朝几百年的盛世,那怎么赢的呢?李渊七月起兵,随后抵达霍邑附近,遭遇大雨后,没有急着进攻,他在等,到了八月,雨停了,粮草也到了,解决了燃眉之急,刘武周方面,李渊一开始就做了准备,这次去长安,李渊只带了李建成和李世民,李元吉留在了太原,目的就是守住自己的根据地 。但是,眼前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兵力不够,这是李渊愿意继续等的另一个原因,因为不久,军司马刘文静回来了,同行的,还有突厥的一支骑兵,由突厥大将康鞘利率领 。
外有强援,内无近忧,局面在焦急了几天之后,出人意料的好转了,李渊毕竟是老狐狸,不会等到突厥大军到来后,和宋老生硬碰硬 。
他封锁了突厥骑兵南下的消息,同时命令李建成带领部队佯攻,李世民呢,埋伏在霍邑城周围,等宋老生出城迎战,就切断他的退路 。
李渊缺粮少兵,宋老生是清楚的,面对李建成的进攻,宋老生的判断是,病急乱投医,或者是撤退之前,放的烟雾弹 。
于是,宋老生带领部队出城了,他要教训一下李渊,要他知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是个什么概念 。
李建成呢,也很配合,看到宋老生出城,打了几次后,就命令部队撤退了 。
结合前面的判断,这是明显的后劲不足,要逃跑了,宋老生哪能答应,二话没说,带着部队,追!
这一追就出事了,有了突厥骑兵的加入,李渊部队的战斗力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同时李世民带领军队,快速封锁了通往霍邑城的退路,此战宋老生全军覆没,本人战死殉国 。
李渊通过霍邑后,挡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一个关隘,守将是屈突通吗?不是!
屈突通是杨广留给杨侑最后的大将,骁果军在杨广的篇章中介绍过,是皇帝的直属卫队,现在都带到了河东,李渊打败宋老生之后,绕过屈突通,直抵长安 。
现在情况变了,李渊在前面赶,屈突通在后面追,他要阻止李渊到达长安 。
屈突通把步兵留给鹰扬郎将尧君素,继续守河东,自己呢,带领骑兵部队,希望快速追上李渊,因为他很清楚,在李渊前进的方向上,还有一个关卡,可以抵挡住李渊的部队 。
屈突通寄以厚望的关卡,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叫潼关 。
(东汉末设立的潼关,取代了秦朝时赫赫有名的函谷关)
潼关在历史上的地位很高,中华十大名关中潼关位列第二,仅次于山海关,主要原因是,明朝时首都北移,山海关一下子成了首都门户,但是之前,潼关是天下第一的关隘,是关中平原的东大门 。
当时守潼关的大将叫刘纲,李渊南来的消息,他是知道的,刚好收到屈突通的情报,准备合兵之后,全力绞杀李渊 。
潼关很重要,而李渊的声势也不小,之前攻陷霍邑的事迹,使李渊更有名了,刘纲也不敢托大,准备把老将军屈突通迎进关隘,由他主持大局,就在两支部队合并的刹那,李渊进攻了 。
当时他的骑兵主力,用的都是突厥战马,速度快,没多久就把联军分成了几块,各个击破,刘纲和屈突通边打边退,战役结束,刘纲战死,屈突通呢,和李渊一人一半,把潼关给瓜分了,你占南城,我占北城 。
李渊要这个关隘用处不大,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攻陷长安,于是当屈突通这边整军备战,想和李渊再战五百回合的时候,李渊呢,派刘文静(又是刘文静)带着一部分军队,牵制老屈,主力继续快速赶往长安 。因为这个时候的长安,没兵了 。李渊作为皇亲,叛乱的影响是很大滴,杨侑一次把所有的牌都打出去了,用力过猛,而李渊在通过潼关之后,再加上李神通和柴绍,兵力达到了20万,他们也没进攻长安,就是围了起来,围而不攻 。为什么李渊忽然底气这么大,一是人多,从三万变成二十万;二呢,人家不缺粮了 。在潼关附近,有个大型粮仓,隋朝建立的储备粮体系,为隋末的起义部队,带来了很多可能,李密就是占据了洛口仓,声势才一下子浩大起来,而李渊呢,通过潼关后,迅速攻占了永丰仓 。有人有钱,李渊耗的起,杨侑就郁闷了,大业十三年十一月,历时六个月的李渊叛乱结束,老李家成功的攻陷了长安,杨侑投降,成为傀儡皇帝,第二年,也就是公元618年,杨广被杀,李渊废杨侑,称帝,建立大唐 。
推荐阅读
- 隋末李渊起兵 李世民美人计逼父造反
- 历史上周天子分封的土地竟然得诸侯自己去夺取
- 唐高祖李渊第五女长广公主简介 长广公主丈夫是谁
- 史上最让人羡慕的一夜情:李渊睡俩美女竟得天下
- 宋江为何要急于推销自己?只为夺取最大的权利
- 烧炭工到长安遇见亲姐 更意外的是她已成皇后
- 传奇女帝武则天 为何弃长安而选洛阳为都城
- 三李--李贺、李白、李商隐
- 诸葛亮北伐为何不直取长安?他已经看穿了一切
- 李渊 被儿子“美人计”套牢的开国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