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电视台:白人扮演武则天吃蟑螂惹众怒,真实的唐朝到底吃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张志和《渔歌子》最近澳洲广播电视台(简称ABC)播出了一档名为《糟糕历史》的儿童节目,其中关于中国的片段引发了在澳华人的众怒,视频传回国内后更是引起了无数网民愤慨之情。节目中拍了啥?一个白人扮演了我国一代女皇武则天不说,竟然还在视频中公然吃蟑螂、黄蜂幼虫、海蜇等食物。主持人在旁边询问:''这么恶心的食物您也能吃得下?''扮演武则天的那位白人则对着镜头表示:''在唐代,中国人都吃这些。''主持人随即露出呕吐的表情。要不是这是在写文章,我现在问号都已经能够刷屏了。

文章插图
唐朝,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包罗万象四方来贺的繁盛王朝;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帝,还是唐朝的女帝。结果现在澳洲一个节目告诉你,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时候,皇帝都只能吃蟑螂。这档节目不仅在澳洲电视台公然播出,同时节目的制作单位还是英国广播公司旗下的数字频道BBC,并且是面向儿童的一档科普类节目。

文章插图
你要说《糟糕历史》的制作组不懂历史那肯定不可能,毕竟里面的内容不仅包括了所谓的''中国历史'',还有古希腊、古罗马、欧洲各个王朝等等,在描绘其他国家跟地区的历史的时候都很正常,唯独到了中国就变了味。在儿童科普节目中这样''夹带私货'',这其中所蕴含的意思,你品,你细品。抛开澳洲播出的这个窒息,不对,是''智息''的节目,我们今天来给大家讲讲真正的历史上唐朝到底吃些啥。

文章插图
首先是主食。唐朝的主食以面食为主,尤其是饼食。饼食很好理解,我们都知道如今的北方喜欢吃面食,饼食就是面食的一种。唐朝时贸易发达,尤其是西域胡商纷纷通过丝绸之路来唐朝售卖,《新唐书·舆服志》有云:''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唐朝小说《因话录》中有这么一句:''世重饼啖。''讲白了就是不论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都爱吃饼子。

文章插图
胡食 饼食,你能想到的食物是什么?当然是胡饼。日本僧人圆仁来唐朝游历的时候就对盛唐人民热衷吃胡饼有很深的体会,他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有这么一段:''开成六年正月六日立春,命赐胡饼、寺粥。时行胡饼,俗家依然。''至于白居易的那首《寄胡麻饼与杨万州》则更是出名:''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出新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辅兴坊是当时长安最出名的胡饼店,在千年前胡饼就已经有了品牌效应,可见其影响力。

文章插图
除开胡饼外,其他面食同样拥有很大的市场,其中就有一种名为饆饠的包有馅料的面食点心。这个点心估计不少人不认识,但如果告诉你其实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毕罗'',想必大家都熟悉了。《一切经音义》中对毕罗有所解释:''(毕罗)此饼本是胡食,中国效之,微有改变,所以近代亦有此名。''那个时候的毕罗种类很多,比如说蟹黄毕罗、猪肝毕罗等,当然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樱桃毕罗。

文章插图
樱桃毕罗这道佳肴的名字听上去很好听,在唐代还有另外一种听上去很优美的吃食,那就是槐叶冷淘。槐叶冷淘是槐叶加上面条做成的消暑食品,可以理解为我们如今吃的那些凉皮凉面,著名诗人杜甫还特地写了首诗表扬这一食物:''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

文章插图
除开上面说的这些食物外,唐朝著名的面食还有汤饼(面片、面条等)、蒸饼等,花样繁多,同时当时的人也有些会选择吃米饭为主食。唐朝的米饭跟我们现在的米饭不太一样,我们现在吃的基本都是稻米,但中国传统的五谷其实是''麻、黍、稷、麦、菽'',因此当时吃的饭一般都是粟米饭或者黍米饭。
推荐阅读
- 虎年春晚,五家电视台,上演神仙打架,实力唱将周深,拉满期待值
-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天门春晚今晚电视台首播
- 五大电视台官宣春晚嘉宾名单,半个娱乐圈前来助阵,你最期待谁?
- 华语知名歌手秋雨受邀中国教育电视台晚会录制
- 型男主播闪电宣布退社!弃电视台高薪转职大学研究员…震惊全日本
- 拓出新天地
- 北京广播电视台携“凯叔讲故事”两档王牌亲子节目新年开播
- “大声喊 新年好”北京广播电视台9小时广播跨年 融媒特别直播新意多
- 芒果电视台就在长沙,可以去看何老师吗?
- 六大电视台跨年晚会收视出炉!央视第一,湖南台第二,北京台垫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