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九资本牛凤轩:如何挑选元宇宙好项目 如何成为好的创业者( 二 )


那我主要分成两块 , 一块是我们能预见到的发展的和想象的空间 , 另一块是我们不一定能预见到的发展出来的想象的空间 , 因为这个领域发展得太快了 。 像去年DeFi的发展 , 是没有几个人能预料到的 。 在18、19年的时候 , 那个时候只有Maker , 我们觉得DeFi很牛 , 但是我相信没有几个人能预料从去年的十亿美金到今天DeFi能有一千亿美金的锁仓 。 一池和二池等一些挖矿模式和玩法 , 一下子就把DeFi给爆燃了起来 , 所以我觉得在元宇宙发展中也一定会有一些我们现在所意想不到、预见不到的元宇宙玩法 , 无论是经济模型设计还是玩家与玩家之间的交互方式 。
那么对于我们所能想到的元宇宙 , 第一 , NFT在元宇宙中怎么使用和怎么玩 。 比如说把某个NFT挂到元宇宙中的某个藏库里展示 , 这是一种简单的基本的方式 。 其他不同元宇宙游戏之间的NFT如何在这个元宇宙中 , 除了展示 , 有没有其他载体去使用NFT , 去玩这个NFT 。 以及这些元宇宙之间能不能互相串联起来 , 从而有更多的基础玩法 。 目前元宇宙的玩法就是过于基础了 , 直白地说就是没什么可玩的 , 缺乏核心的游戏玩法方式 。 像Axie的核心玩法 , 尽管与传统游戏相比玩法也并不新颖 , 但是与其他元宇宙链游相比 , 起码拥有最底线的玩法和逻辑 , 可以让新进来的用户有一个目标和动力 , 比如每天去完成某些日常任务赚到Token , 让用户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这个游戏上 。 更多的元宇宙链游 , 是用户进来转了一圈后也不知道干嘛 , 缺乏核心的玩法和逻辑 , 用户粘性不够强 。 不过即便像Roblox离其所描述的场景也还差得远 , 完成度我觉得连百分之二、三都未达到 。
此外也不是说我们要制作出像《头号玩家》那样的元宇宙游戏风格 。 《头号玩家》偏写实风格 , 就像真人在游戏里面 , 有一套养成、成长的规则 。 我认为《头号玩家》中所展现出来的元宇宙只是元宇宙中的其中一种 , 因为并不是说所有人的都希望在虚拟世界里面再过一次人生 , 比如我们这个圈子里的很多人就更喜欢一个像素的风格 , 像素的世界 。 有人喜欢2d的风格 , 有人喜欢3d的游戏世界;有人喜欢写实的 , 有人喜欢可爱的 。 所以最终元宇宙提供出来的应该是只要有人愿意开发 , 那么你就能玩到你所想玩的世界 。 元宇宙世界不应该是一个统一的价值观 , 只有一种玩法 , 如果是这样的话 , 中心化游戏就足够了 。 社会上每个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都不尽相同 , 在元宇宙中应该是能够去体验不同类型的场景 , 能够满足不同人的长尾需求 。
回归到问题 , 现在这个阶段 , 我觉得就是从零到一 , 快到一的阶段 。 已经有一个基本的雏形 , 或者说由区块链所驱动基础设施 , 大家已经有一些眉目 , 能将底层基础设施作为资产、信息、价值层的传递 , 而至于上层的建筑和楼层怎么盖 , 上层的应用怎么搭建 , 怎么做出一个好玩的东西 , 现在其实还是模模糊糊能看到 , 但我们还在迷雾中往前走的一个过程 。
作为VC机构 , 如果要去投资一个元宇宙项目 , 会去关注这个创业团队的一些什么样的素质呢?或者说 , 对于这个创业团队而言 , 在这么多的游戏中 , 他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优势才能在这个市场中脱颖而出呢?
牛凤轩:从投资的角度来说 , 首先不论做什么投资 , 团队本身都是第一要素 。 这个团队应该是长期的、可以熬得住的 。 因为这个行业周期性很强 , 可能三年熊市 , 一年牛市 。 像18、19年入场的团队 , 很多都在19、20年在牛市之前就已经跑路不干了 , 而只有在整个周期坚持下来的活下来的团队才能享受到这轮牛市和行业的红利 。 像Axie也是18年就开始做 , 那时候其实特别惨 , 包括在20年年初也很惨 , 那个时候融资融一百万美金都融不到 , 那么到了今年就起飞了 。 很多团队没有熬下来或者熬不住 , 结果就凉了 。 所以团队本身他要能熬得住 , 不是短平快、赚快钱的团队 。 不管做什么 , 团队应该有做这个事情的出发点和初心 , 这是非常重要的 。
另外 , 我们也会把公司分成不同的类型去考量 。 对于偏基础设施/工具类的团队 , 比如说做元宇宙里面的一套成就协议 , 某个NFT的某一类的可交互的NFT协议等 , 那么这个团队首先肯定技术能力要相对足够强 , 其次他们对行业的认知要非常领先 , 或者说能够快速学习 , 能跟着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去把新的东西融入他们现在做的东西上面 。 对于团队大的方向和框架 , 要看到这个方向是否合理 , 团队如何能够把一个协议层的东西架构上 , 抽象能力要比较强 。 比如说做一个协议 , 要考虑到协议层需要适用在哪些场景 , 然后如何去抽象地将协议的字段进行定义和方法的调用 , 以此来满足在不同场景下大家的需求 。 同时偏基础类工具类的团队 , 还需要有足够强的运营能力 , 能让足够多的人来使用这个基础设施 。 像ERC-1155这个协议 , 从开始有到慢慢地被使用 , 中间也是过了两三年的时间 , 然后从开始提出到最后被以太坊官方认可标准 , 也是隔了一年半的时间 。 那么在这些时间中 , 一是有很多人贡献代码把这个协议做得更好 , 二是不停地让很多新的开发者来使用这个协议 , 慢慢把共识和社区建立起来 , 这些都不是闷头开发就能完成的事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