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为什么敢吃蛇,是因为冬眠的蛇“好欺负”?人类可不要去招惹( 二 )


当冬去春来 , 外界温度持续上升维持到13℃时 , 它们是时候“起床”了 , 这个阶段叫出眠阶段 。 这个阶段的蛇饥肠辘辘 , 攻击性十足 , 只能祈祷它体力不足 , 降低伤害值 。

反观蛇最爱的老鼠 , 在一年当中 , 它忍气吞声了两个季节 , 当蛇进入冬眠期时 , 就是它扬眉吐气的时候了 。
老鼠属于恒温动物 , 它们不会冬眠 , 不同环境下的老鼠 , 零下几十度和几十度的气温都能繁衍生息 。
老鼠的生存技能就让人十分头疼 , 关键在于 , 老鼠属于杂食性动物 , 其它动物吃的它们吃 , 其它动物不吃的它们也吃 , 比如生活垃圾、排泄物、灯油、木材、铅板、混泥土等 。 这就是老鼠让人可恶的原因 。
其实 , 老鼠并不胆小 , 即使面对天敌 , 当它们饿了时 , 也会去啃食 。 就好比蛇 , 作为老鼠的天敌 , 也是挨啃的对象 。

上面说道 , 当蛇进入深眠状态时 , 它们的身体是僵硬的 , 当然 , 全身神经也是麻痹的 。 这时的蛇无法感应外界的威胁 , 即使被老鼠当作“棒冰”啃食时 , 它们就算有知觉 , 也弯不过头和尾巴来攻击老鼠 , 只能沦为老鼠的美食 。
如果在入眠期和出眠期 , 蛇具备一定的攻击能力 , 这时的老鼠去吃它 , 可能会被攻击 , 但战斗力锐减7~8成 , 倘若老鼠啃到命门(蛇的心脏和泄殖腔) , 蛇也只能被老鼠吃掉 。
我国的大连蛇岛就是最好的例子 , 这里的黑眉蝮蛇(蛇岛蝮)长期维持在20000条左右 , 就是褐家鼠的功劳 。

图:大连蛇岛上的褐家鼠褐家鼠生存能力强悍 , 啃食能力惊人 , 曾经的它 , 专门啃食甲板、铝板、混凝土 , 自然不虚蛇岛蝮 。
当蛇岛蝮进入冬眠时 , 就是褐家鼠的天下 , 有了褐家鼠的制约 , 才能保证大连蛇岛的蛇长期维持在20000条左右 。
再比如 , 2014年初春的南京某家动物园 , 工作人员给一箱大王蛇投喂了一些小白鼠 , 而此时的大王蛇还处于冬眠期间 , 小白鼠抓住了机会 , 反口就去啃食一条大王蛇的身体 。 在两只小白鼠的努力下 , 把这条大王蛇身体啃了好几个口子 , 即便露出了肉和骨头 , 这条大王蛇仍无动无衷 , 更别说其它冬眠状态下的大王蛇了 。

看来 , 风水轮流转 , 老鼠在蛇面前也有硬气的时候 。
蛇找冬眠的场所有何规律?蛇感应热度的灵敏度是人类的百倍 , 它们通过感应土壤的导热率来选择冬眠场所的深度 。 通过洞口的大小 , 风向和阳光照射的方向来选择干燥的洞穴 。
一般来说 , 山坡上的鼠洞、树洞、兔子洞、岩石缝隙等 , 是它们冬眠的绝佳场所 。
南方的蛇钻得浅 , 北方太冷 , 它们可能会钻到冻土层以下的地方才能御寒 。

某种意义上来说 , 蛇非常可怜 。 是说它有一副流线型的身材 , 居然不会打洞 , 它只能霸占其它动物的洞栖息 。
如果找不到隐蔽的冬眠场所的话 , 被天敌吃掉 , 被寒夜冻死的可能性非常大 。 即便找到了理想的场所 , 当它进入深眠时 , 也存在被吃掉的风险 , 比如它在老鼠洞里冬眠 , 老鼠正愁冬天没吃的 , 报仇的机会岂能放过 。

不光是冬眠的洞 , 即便是它活跃的季节 , 一些蛇都可能被活活烧死 。 比如2020年6月29日北海市冠头岭海景大道冠岭山庄附近的火灾一般 , 这次纵火造成一条60斤的缅甸蟒被活活烧死 , 原因是它没有洞躲藏 。
所以 , 冬眠的蛇 , 只能生死各安天命 , 逃过即是重生 。
有人说 , 既然蛇在冬眠时无抵抗力 , 那么去挖蛇可以吗?答案是肯定不行的 , 我们先看看几个例子 。
2010年冬天 , 施工人员在武夷山溪洲村工地意外挖到一条眼镜王蛇 , 一位胆大的村民上手擒住蛇头 , 转手交给了当地的森林公安 。
眼镜王蛇性情凶猛 , 身含剧毒 , 是为数不过会主动攻击人类的毒蛇 , 因此又名“过山峰” , 而这条近4米 , 重6.75公斤的眼镜王蛇 , 村民之所以敢抓它 , 正是因为它处于冬眠状态 , 即使感到威胁 , 也无招架之力 。
2019年2月的云南省文山州 , 当地村民挖到一条长2.4米 , 重9公斤的缅甸蟒 , 这条蛇也处于冬眠状态 , 即使村民把它抱起来交给森林公安 , 它也一动不动 。
去年冬季 , 在河南商丘一带 , 有一条蛇每天都出来晒太阳 , 它盘旋在坟头上一动不动 , 恰巧当地人有供奉蛇的传统 , 大家都以为神灵显灵 , 还纷纷祭拜它 。
以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