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胸蛙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二 )


光照季节性变化 , 通过感觉器官和神经、体液系统而影响性腺的活动 。 若将棘胸蛙长期饲养在黑暗条件下 , 则性腺成熟中断 , 或性活动受到抑制 , 以致停止产卵、排精 。 棘胸蛙害怕强烈的阳光直射 , 喜阴暗 , 但趋向弱光 , 喜蓝色光线 , 昼伏夜出 , 阴雨天气活动频繁 。
(4)水质条件
水质条件包括水中的溶氧量、pH、盐度及微生物、浮游生物的含量等 。 棘胸蛙成体可进行肺呼吸 , 一般来说 , 水中溶氧量对其影响不大;但对卵的孵化 , 蝌蚪的成活、变态 , 以及幼体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 。 通过试验 , 蛙卵孵化时 , 不用增氧机 , 卵的孵化率仅在50%左右 , 用增氧机后 , 水体溶氧量达5mg/L , 卵的孵化率达到85%以上 。 水的溶氧量与水温关系密切 。 水温高 , 气压低 , 水的溶氧量低;水温低 , 气压高 , 水的溶氧量高 。 夏季池塘藻类或微生物繁殖过多 , 常导致水中缺氧 。 如果蝌蚪养殖密度大 , 又管理不当 , 也会产生缺氧现象 。 各种规格的蝌蚪 , 对水中溶氧量的需求有所不同 。 一般来说 , 体长在3cm以下的蝌蚪 , 要求水中溶氧量不低于3.5mg/L;而体长在3-4cm的蝌蚪 , 由于肺部逐渐发育 , 能蹿出水面吸收空气中的氧气 , 因此水中的溶氧量保持1. 5mg/L便可 。 水中溶氧量对棘胸蛙不仅有直接影响 , 而且能产生间接影响 。 水中氧气能促进好气性细菌对有机物的分解 , 加快水体内的物质循环 。 水中溶氧量低时 , 有机物分解缓慢 , 水体物质循环速度变慢 , 甚至引起厌气性细菌的滋生 , 这些细菌对有机物的分解将产生还原性的有机酸、氨、硫化氢等有毒物质 , 使棘胸蛙抗病力降低 。 人工养殖条件下 , 可利用流水或使用增氧机等提高水的溶氧量 。
水的酸碱度( pH)对棘胸蛙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 pH过高 , 破坏了棘胸蛙体液的平衡; pH过低 , 会妨碍棘胸蛙的正常呼吸 , 使摄食强度下降 , 生长受到影响 。 碱性过大的水体 , 会腐蚀蝌蚪的鳃组织和刺激棘胸蛙的皮肤 , 使棘胸蛙在水体中生活感到不适 , 严重时会引发表皮溃烂病、眼球发白、红腿病等 , 乃至中毒死亡 。 棘胸蛙生活水体适宜的pH为6.0 -8.2 , 最适pH为6.5-7.8 。 棘胸蛙养殖的水质保持中性稍偏碱性较为安全 , 对蝌蚪和幼蛙的生长有利 。
水中常含有盐酸盐、硫酸盐、碳酸盐和硝酸盐等 , 盐度主要通过水的密度和渗透压而对棘胸蛙产生影响 。 如果水中盐度高 , 棘胸蛙体内液体盐度低 , 体内水分就会大量失去造成死亡 。 因此 , 棘胸蛙在高盐度的海水中是不能生存的 。 据试验 , 幼蛙和成蛙在水体电导率大于10μS/cm时 , 就会大量失水致死 。 盐度对卵的孵化和蝌蚪的生活影响极大 。 用于卵的孵化和饲养的水 , 其电导率均不能超过2μS/cm , 当电导率大于3lμS/cm时 , 会引起死亡 。 此外 , 施过化肥和农药的农田水 , 不能用作养水 。

【棘胸蛙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适量的浮游动物可为蝌蚪及幼蛙提供饵料 , 但过量的浮游生物和水草会导致水体溶氧量下降 , 影响受精卵的孵化 , 蝌蚪的发育、变态 , 以及幼蛙的活动 。 在水体富营养的状态下 , 尤其应做好棘胸蛙病虫害的防治 , 并适当控制浮游生物和水草的繁殖速度与数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