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争斗 光绪如何在16岁那年险象环生?
皇权争斗向来嗜血无情,从来无人会顾忌什么骨肉亲情 。晚清政治角逐异常激烈,光绪帝几次死里逃生,最后还是未能幸免慈禧毒手 。一八八六年,光绪帝年满十六岁,慈禧五十二岁 。这一年是光绪帝一生分水岭的一年,也可以说是险象环生、关乎生死的一年 。慈禧曾有过:“一俟嗣皇帝典学有成,即行归政”的承诺,如今到了约定期限,慈禧能如约归政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慈禧作为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女人,鲜而不会驯服到愿意将大政拱手让给光绪帝 。为了能够继续独揽大权,慈禧想过很多办法,也进行过很多思想斗争,但最终的结果就是大权不能放 。
为此她多次召来奕譞(光绪生父)、世铎等王大臣密谋商议办法 。众人自是对慈禧用意非常明白 。出主意说慈禧可以继续“训政”,这样一来既不违和祖制,又可以继续帮办军政要事 。
【皇权争斗 光绪如何在16岁那年险象环生?】一八八六年的七月七日,慈禧召见了醇亲王奕譞等满朝文武重臣,宣布要归政皇帝,自己“不想”再垂帘听政了 。以后祭拜天地祖先的事情都要光绪帝来完成,这就说明光绪帝掌握了社稷大权,成为最有权势的人了 。
但让人意外的光绪帝竟然当场表示了反对,表示自己年少无知,不能办理好军国要事,要慈禧太后继续垂帘听政,众文武大臣包括光绪帝的父亲奕譞都是极力挽留 。
奕譞怕慈禧对她和自己的儿子有猜疑,还主动要求慈禧继续训政 。
所谓的训政,说白了就是垂帘听政的翻版,要把慈禧当做乾隆太上皇那样的人供起来,看似退居幕后,实则掌握一切 。
慈禧见光绪帝及众大臣极力挽留,还为自己设计好了出路,盛情难却,便做了顺水人情,表示自己可以继续训政 。
一八八七年二月七日,一个风和日丽、太平吉祥的日子,光绪帝宣布亲政,同时慈禧太后正式结束自己的第二次垂帘听政,进入了训政时期 。按照训政章程,慈禧太后有权继续听政,并对朝廷的人事任免权有最终的决议权光绪帝久在宫中,多少知晓一些宫廷权术,而众大臣多是政治圆滑之人,同时也不想见到两宫相斗的场面,提出训政虽是情非得已,但的确是保全性命的一种方法,慈禧太后真的达到了退一步海阔天空,权力仍为自己所有的目的 。
推荐阅读
- 揭秘清朝光绪皇帝一天的伙食费 数目惊人!
- 光绪不愿临幸隆裕是因为隆裕太丑了吗?
- 古代“官”造假 清朝侍卫竟扮光绪行骗暴富
- 朱元璋为何杀刘伯温 淮西派和浙东派之间的争斗
- 清朝光绪皇帝之死 袁世凯制造的一起连环谋杀案
- 颐和园中发生的历史事件 光绪曾被软禁于此
- 慈禧太后为何非要杀光绪?是因为政治斗争吗
- 光绪皇帝有几个嫔妃?光绪皇帝最爱的是珍妃吗
- 张之洞如何快刀处斩假光绪 戏子冒充光绪帝行骗
- 山西晋城发现清光绪年间“特快专递”信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