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过期”被退学 评:别指望在大学“躲清闲”

研究生过期退学,大学避免闲暇

春风化雨

研究生和领导都要承担各自的学习和教育责任

最近,一些大学对一些研究生进行了退学处理,引起了关注 。

据报道,广州大学决定对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72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 。西南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也发出了类似通知,退学对象也多为逾期未毕业的研究生 。

这种做法确实给研究生带来了更大的求学压力,至少考上研究生后,不能混淆名字学生 。

我国以求学期为主要标准清退超期研究生,与传统学制观念有关 。更重要的原因是,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平均经费是根据学制进行的 。物流服务也由大学提供 。如果大量学生推迟很长时间毕业,大学的服务压力会很大 。

但也应该看到,从“终端”着手清退超期研究生是最后、最无奈的解决方式,这种方式对于学生和学校来说,都未免遗憾 。这也意味着学生和大学双方的时间、精力、经费成本上的沉没 。

因此,要全面提高研究生质量,应对研究生培养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重视过程管理和过程评价 。

比如超过学校规定期限不报名的学生,很可能本来就不想读了 。此外,对于个别逾期研究生,学校和导师也有部分责任,如果平时有严格的流程管理和评估,也不必等到集中清退的时候 。

在发达国家,博士教育并不强调按时毕业,而是实行弹性学制,通过五六年甚至更长时间获得博士学位是非常正常的 。此外,毕业时间也与所选博士学位论文的难度有关 。但是,这种过期不仅支持混日子,还支持研究成果、过程评价 。

【研究生“过期”被退学 评:别指望在大学“躲清闲”】今年2月,教育部印发《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及培养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培养单位科学合理设置培养要求和学位授予条件,“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 。

教育部提出的全方位全程管理,切中了研究生培养的要害,对大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高校建立健全的导师制,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更多时间、精力用于指导、培养学生 。

现在,有些研究生因为领导人太忙而被放养,有些人一年见不到几次领导人,有些人作为领导人打工,给教师的课题、项目杂乱跑步,耽误了自己的研究,引起了各种各样的纠纷、矛盾 。

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双重使命,两者要相互促进,不能偏颇-培养人才,甚至是更核心的使命 。健全的导师制,是通过导师和学生的共同学习、研究,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学术训练,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 。学生学术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领导的学术研究 。

总之,无论是研究生还是领导不要等到退休 。

熊丙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