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物全系列——植物篇】松柏目—柏科(六)



【地球生物全系列——植物篇】松柏目—柏科(六)



松柏目—柏科(六)16.翠柏翠柏(学名:Calocedrusmacrolepis) , 也称翠蓝柏 , 别名粉柏、山柏树 , 为柏科翠柏属下的一个种 。 喜光 , 但耐湿、耐寒性差 。 寿命可达200年以上 。
(1)形态特征乔木 , 高达30-35米 , 胸径1-1.2米;树皮红褐色、灰褐色或褐灰色 , 幼时平滑 , 老则纵裂;枝斜展 , 幼树树冠尖塔形 , 老树则呈广圆形;小枝互生 , 两列状 , 生鳞叶的小枝直展、扁平、排成平面 , 两面异形 , 下面微凹 。
鳞叶两对交叉对生 , 成节状 , 小枝上下两面中央的鳞叶扁平 , 露出部分楔状 , 先端急尖 , 长3-4毫米 , 两侧之叶对折 , 瓦覆着中央之叶的侧边及下部 , 与中央之叶几相等长 , 较中央之叶的上部为窄 , 先端微急尖 , 直伸或微内曲 , 小枝下面之叶微被白粉或无白粉 。
雌雄球花分别生于不同短枝的顶端 , 雄球花矩圆形或卵圆形 , 长3-5毫米 , 黄色 , 每一雄蕊具3-5(通常4)个花药 。
着生雌球花及球果的小枝圆柱形或四棱形 , 或下部圆上部四棱形 , 长3-17毫米 , 其上着生6-24对交叉对生的鳞叶 , 鳞叶背部拱圆或具纵脊;球果矩圆形、椭圆柱形或长卵状圆柱形 , 熟时红褐色 , 长1-2厘米;种鳞3对 , 木质 , 扁平 , 外部顶端之下有短尖头 , 最下一对形小 , 长约3几毫米 , 最上一对结合而生 , 仅中间一对各有2粒种子;种子近卵圆形或椭圆形 , 微扁 , 长约6毫米 , 暗褐色 , 上部有两个大小不等的膜质翅 , 长翅连同种子几与中部种鳞等长;子叶2 , 条形 , 长5-7毫米 , 宽1.5-1.8毫米 , 初生叶条状刺形 , 长5-7毫米 , 宽不及1毫米 , 下面无白粉 , 初为交叉对生 , 后为4叶轮生 。
(2)分布范围分布于中国云南昆明、易门、龙陵、禄丰、石屏、元江、墨江、思茅、允景洪等地海拔1000-2000米地带 , 成小面积纯林或散生于林内 , 或为人工纯林;贵州(三都)、广西(靖西)及广东海南岛(五指山佳西岭)亦有散生林木 。 越南、缅甸也有分布 。 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勐戛 。
(3)生长习性翠柏为中性偏阳性树种 , 幼年耐荫 , 以后逐渐喜光 。 耐旱性、耐瘠薄性均较强 。 常以小片纯林的形式存在 , 乔木层中 , 翠柏占95%以上 , 为主要优势种 。
翠柏在20年前生长缓慢 , 20—60年进入快速生长期 , 70年以后达到数量成熟 , 材积生长量开始下降并趋于稳定 。
(4)应用价值其木材优良 , 纹理通直 , 结构细密 , 有光泽及香气 , 耐腐 , 是建筑、桥梁、家具的优良用材 , 也是农村住房建筑材料中大柱、大梁的主要木材 。
翠柏木材优良 , 纹理通直 , 有香气且极耐腐蚀 , 作为棺木能存放数千年之久 , 价格非常昂贵 , 为少有的珍贵用材 。
翠柏对空气中的部分污染气体具有较好的抵抗性以及净化的能力 , 因此大面积种植翠柏 , 可以起到抗污染和空气净化的作用 。 在20种园林绿化树种活枝叶燃烧性的比较中 , 发现翠柏枝叶的燃烧性能较其他树种低 , 因此翠柏不仅是一种良好的乡土绿化树种和荒山造林树种 , 在发生森林火灾时也能起到一定的延缓火情的作用 。
翠柏枝叶细密 , 富有韧性 , 可随意盘区整形 , 可用于制作盆景 。
翠柏木材管胞属于长纤维 , 可用于造纸行业 , 锯屑有止锈之效 。
翠柏种子可榨油 , 供制漆 , 蜡 , 及硬化油等供化工加工企业利用 。
17.崖柏崖柏(学名:Thujasutchuenensis Franch.)是柏科崖柏属 。
(1)植物学史崖柏起源于恐龙时代 。 其木材化石始于侏罗纪中期 , 在白垩纪曾有过鼎盛时期 , 拥有众多的物种 。 到了第三纪 , 该属物种大量消失 , 全世界仅存5个间断分布的物种 。
1892年由法国传教士法吉斯城口南部首次发现 , 199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崖柏列为中国已灭绝的三种植物之一 。 但在1999年10月“重庆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骨干调查队”在城口考察时 , 重新发现了已“消失”的崖柏野生居群 , 在2000年第3期《植物杂志》上 , 向世界宣布“崖柏没有绝灭” 。
(2)形态特征灌木或乔木;枝条密 , 开展 , 生鳞叶的小枝扁 。 叶鳞形 , 生于小枝中央之叶斜方状倒卵形 , 有隆起的纵脊 , 有的纵脊有条形凹槽 , 长1.5-3毫米 , 宽1.2-1.5毫米 , 先端钝 , 下方无腺点 , 侧面之叶船形 , 宽披针形 , 较中央之叶稍短 , 宽0.8-1毫米 , 先端钝 , 尖头内弯 , 两面均为绿色 , 无白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