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新疆石头迷宫中隐藏了什么秘密?
【解析新疆石头迷宫中隐藏了什么秘密?】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以西40多公里,有一个叫阿敦乔鲁的古代遗址 。蒙古语意为:像马群一样的石头 。站在远方的山峦眺望,只见广袤的草原上,各种碎石星罗棋布,阵势如万马奔腾 。这些石头矩阵被考古专家称作“石头迷宫”,里面有距今约4000年前的古人墓葬,还有古人祭祀的“石舞台”……它的发现立即在全国引起震惊,被评为2012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石头迷宫里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是什么族群在此居住?他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一个个谜团等待着人们去破解 。
古人是如何搬运巨石的
“石舞台”是一块平放立体的巨石,宽近9米,高约6米,面朝东北 。从远处的山恋上看,它就像一只张着嘴的青蛙 。在它周围还有一圈稍小的石头 。考古人员推断,这是古人举行祭祀的活动中心 。在古人眼里,山川万物都有灵性 。特别是在阿敦乔鲁遗址这个除了草就是石头的地方,有突出特征的石头更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 。
一些小山包上的巨石没有根,底下还垫着小石块,明显不是地里长出来的石头,应是古人从其它地方搬过来,作为举行某种祭祀活动的灵石 。
考古人员用碳14测定,阿敦乔鲁遗址的“石头迷宫”年代为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7世纪,属于青铜时代早期,距今约4000年 。古人是怎样将三四吨甚至十几吨的巨石搬到小山包上的呢?难道已发明出抬石头的绳索和木杠等工具,将巨石抬上山包?
墓葬为何少有完整尸骨
阿敦乔鲁遗址方圆7公里范围内分布着60多座石板墓、30多座石堆墓 。其中石板墓以栅栏形式围合成方形墓葬,也有的呈长方形 。而石堆墓则是圆形,由各种卵石一圈圈堆围而成 。在这里发现的石板墓是新疆第一次发现,令人惊叹的是,部分石板还有明显的切割痕迹 。古人又是用什么工具将巨石切分成石板呢?考古人员在山脚下发现很多类似汉堡包的分层岩石,由此推测,古人可能是将小石块或木头塞进这些岩石夹层中,将其胀破分层,然后再将自然分层的石块运来砌建墓葬 。但这毕竟是现代人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古人用的究竟是怎样的技术与聪明才智?
在阿敦乔鲁百余座墓葬中,仅有十几个发现完整的尸骨,也存在火葬、迁葬和肢解葬等形式 。而且一个墓地有多种墓葬形式,这在新疆也是极其罕见的 。火葬或许是迫不得已 。古人放牧过程中客死他乡,只得将其尸体异地火化后带回故乡安葬 。但为何墓葬里少有完整尸骨,考古人员无法解释 。
墓葬里的大芸从何而来
考古人员在清理居住址表层泥土和杂草时,陆续发现了石斧、石杵、碾磨石等石器,其中一个石斧有明显的使用痕迹,其拦腰处有清楚的手握痕迹 。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对一个出土石器表面附着物进行分子结构检测时,检出大芸(即肉苁蓉——编者注)的颗粒 。可在阿敦乔鲁这片区域内,从没有大芸生长的纪录 。这些大芸是从哪里来的?人们说不清楚 。而此后的发掘中,又发现两粒大麦 。
古人在这里生活了两百多年,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是自由自在的游牧?还是流着汗水耕作庄稼?出土的碾磨石器除了用来碾磨大芸外,是否还曾碾磨过大麦、小麦等粮食作物?
古人从哪来又去了哪里
阿敦乔鲁遗址整体文化性质清晰,与安德罗诺沃文化(即西伯利亚及中亚地区青铜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俄罗斯阿钦斯克附近安德罗诺沃村的墓地而获名——作者注)有某些相似之处 。阿敦乔鲁遗址背靠着阿拉套山脉,如一座桥梁,人群的流动和文化的交流由此而来 。
从地理位置上看,阿敦乔鲁遗址更象是历史的一个“漩涡”,人群流向、时空更迭在这里短暂停留后,或再向东、向西、向南扩散 。在阿拉套山北边和哈萨克斯坦七河流域,存在着与阿敦乔鲁遗址文化相似的墓葬,而且在前苏联的米努斯克发现的安德罗诺沃文化性质遗址也在公元前19世纪至17世纪,与阿敦乔鲁遗址时代相同 。
这显示了生活在西天山脚下这片遗址的族群,很早就跟安德罗诺沃文化核心区有密切的往来 。那生活在阿敦乔鲁遗址的古人在这里留下历史的“漩涡”后,又迁往何处了呢?难道是流向青铜时期的伊犁河流域?或者越过天山迁徙到哈萨克斯坦?对阿敦乔鲁遗址,中国历史没有记载,世界历史也没有只言片语 。对生活在这里的古人的去向,只有等待考古人员的不断发现 。
神奇的古人,这里到底是一片什么样的地区?古代是否就有文明在此繁衍呢?一切还是一个谜团 。但是相信我们能够解开它 。
推荐阅读
- 解析宋美龄长寿之谜 宋美龄为何能活到106岁?
- 吕洞宾炼丹的原因 解析为什么要十试吕洞宾
- 解析 孝贤纯皇后的丧葬风波是怎么回事
- 吕洞宾的简介 解析吕洞宾的故事有哪些
- 解析三国将领嵇康与钟会之间有何纠葛
- 解析三国东吴谋臣鲁肃为什么劝孙权夺荆州
- 是谁拉开唐末农民起义序幕 唐末农民起义解析
- 解析唐文宗李昂为何会活活被太监气死
- 解析韦小宝与苏荃的结局是什么
- 解析文艺复兴的内容 文艺复兴运动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