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怪探》张鷟 巧用心理战让文字指证罪犯( 二 )
袁滋知道这是一个棘手的案子,可是不弄清楚,县令就可能终生被冤枉 。他先仔细把大瓮查看一番,并把250块土块从里面取出来 。又查问了最先挖出这个大瓮的人,那人说是两个人用一个大竹竿抬到县里来的 。袁滋听后,若有所思,立即叫人到街上商铺取来一些银子,依照土块形状熔铸成一样大小的银块,然后去称 。还只称到一半,就有300斤了 。银子尚且如此,金子岂不更重?计算它的总重量,绝不是两个人能够用一根竹竿抬得动的 。因此,袁滋断定金块在运送到县里来的路上,就已经被人换成土块了 。显然,县令是被冤枉的 。袁滋的认真负责和巧妙手段,终使一起冤案得以昭雪 。
这正是:“做官当负官位责,不让天下有冤雪;机巧看似平常事,得来还靠费心血 。”
让无赖自己入瓮
据《唐阙史》载:唐朝懿宗咸通年间,楚州淮阴县有两个农民,一个住在村东,一个住在村西,他们两家世代交好 。村东那位以自己的地契作为抵押,向村西那位借款一千缗,双方约定第二年还本付息,赎回地契 。借款到期后,欠钱的因为手头不便,只有八百缗钱,便先拿去交给出借方,并约定第二日付清下欠的二百缗钱及其利息,赎回地契 。因为两家是世交,又只隔短短一夜,欠钱的也没有让出借方写收款收据 。
哪料,人心难测 。第二日,当欠钱的按约定带余款找借出方赎回地契时,他却翻脸不认人,拒不承认昨天收过他的八百缗钱 。无奈,欠钱的告到县衙,但因为口说无凭,无据为证,输了官司 。他又到州府告状,仍然无果 。
欠钱的农民走投无路时,听说天水人赵和在江阴县当县令,善于断案,而且能从只言片语、蛛丝马迹中侦破疑难案件,便跨越长江,到江阴县找赵和告状申冤 。赵和因为自己官职卑微,而且该案又不在自己辖区内,颇为难 。可是看着这位欠钱者可怜兮兮、要死要活,善良的赵和破例接下此案 。
但打官司打的就是证据,怎么办呢?赵和一夜未睡,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 。第二天,赵和派出手下衙役到淮阴县投递公文,说江阴县捕获江洋大盗,在审理中供出借出方那位无赖是同案犯,请求该县予以逮捕送来 。按唐律,持刀在江湖上打劫的强盗,相邻县份不得庇护,这位无赖被押送到了江阴县 。
那位无赖一副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的架势 。赵和说,强盗们打劫的并非农家物品,而是金银财宝,要到那无赖家中清点辨认 。为了洗刷冤情,开脱罪责,这无赖绞尽脑汁,将其家中的金银财宝如数写上清单,其中欠钱者还给他的八百缗钱也赫然在列 。这无赖一门心思,想着要在江洋大盗案中洗脱干系,万万没有想到欠钱者会越境告状 。而这正是赵和最想要的 。
赵和将这无赖所写清单拿在手中,笑着对他说:“看来,你的确没有参与江洋大盗打劫,但是你为什么不承认收过欠钱者的八百缗钱呢?”并当即传来欠钱者,让其与那无赖当堂对质 。人证俱在,那无赖再也无法抵赖,只得低头认罪,如实供述,承认自己收过欠钱者的八百缗钱 。这无赖被押回原籍,不但返还了欠钱者的地契,还受到官府的处罚 。
【《长安三怪探》张鷟 巧用心理战让文字指证罪犯】这正是:“赵和谋高称典范,请君入瓮尚不知;无赖自己漏端倪,亏心终有偿还日 。”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揭秘妙玉结局 竟被贼人掳走侮辱后卖入青楼?
- 胡适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 西游记中唐僧和孙悟空第一次矛盾竟是因为她!
- 小说《西游记》中最美的女儿国国王 红颜似水
- 首次在《人民日报》上做公开检讨的省委
-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真迹的去向之谜
- 揭秘梁山十大名不副实的绰号
- 狄青闯三关的爱情故事 狄青的老婆介绍
- 红楼大究竟谁是绣春囊事件的幕后策划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