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知识 冬季最养生的3大洗澡方法( 二 )
对于神经性便秘的患者,可沿着肠部用40度的热水冲3分钟左右,再用25度的温水冲10秒钟,反复5次左右 。
四、热水里加生姜 祛除寒气
许多女性及体寒的人在冬季经常会全身发冷,手脚容易冰冷、麻木 。这类人群在淋浴时,可先用40℃的热水冲浴肩部和膝盖以下,边洗边做肩部上下运动和脚部踏步运动,等充分暖身后,再用冷水冲10秒钟 。
反复5遍,冷水和热水交替冲淋,血管一冷一热不断伸缩,以达到畅通血管的目的 。
五、搓搓脸洗掉疲劳
由于面部分布着很多表情肌和敏感神经,偶尔搓一搓脸,人马上就神清气爽起来 。
在洗澡时搓搓脸,热水能更好地刺激面部神经,在摩擦和水温双重作用下,面部血管遇热扩张变粗,血液循环加快,舒展表情肌,可促进新陈代谢,保持面部的紧实红润,长期坚持可防止面神经炎、视力减退 。
六、按摩脚 缓解疲劳、浮肿
脚步沉重、浮肿多是因人体内“气”不畅,导致血液循环受阻造成的 。而脚上神经密集,洗澡时重点刺激各部位反射区,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正常运作 。
可以先用40度的热水从脚尖往脚背来回冲浴,然后针对性地冲脚踝和脚掌心部位各3分钟后,再用低温冷水冲同一地方约10秒钟;同时,脚部边冲边活动,重复数次后以达到刺激穴位、通畅气血的作用 。
七、洗热水澡别饱食别空腹
饭后立即洗澡,会使消化道血流减少,妨碍食物消化和吸收,引起肠胃不适 。此外,还容易造成心脏等部位供血不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而空腹会造成低血糖,易发生晕厥 。洗澡时间应在饭后1小时左右;水温避免过高 。
八、洗热水澡时间别太长
洗澡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 。泡澡时间过长,容易使人疲劳,引起心脏缺血、缺氧,还会造成头部血液供应相应减少,容易因脑缺血而发生意外 。
所以,洗澡时间在30分钟以内为宜 。心脑血管病人洗澡时最好不要把浴室门锁上,一旦发生危险,能够及时获救 。
冬季泡温泉养生有哪些学问?
近年来,喜欢泡温泉的人越来越多 。中医学认为,温泉性味多辛热,有温通经络、活畅气血,使人精神愉快等功效 。天冷泡泡温泉特别舒服,但泡温泉也讲究学问,才能达到最佳保健效果 。
并非热水都是“温泉”
目前各地大大小小的温泉很多,“假温泉”也很多 。专家说,并非“一汪热水”就有保健作用 。国家规定,含有一定浓度的矿物质(每升水含可溶性固体1克以上),含有特殊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氡等),以及含有一定量的化学成分(如铁、溴、氟等)的温泉,才对人体有医疗保健作用 。
部分“假温泉”的水源是来自山泉水或者地下水,用这种水源烧开的温泉水或许还含有较丰富的矿物质,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当然也要分析水中矿物质的含量及成分 。还有的酒店只是单纯把自来水烧开当作温泉水,这类的假温泉没有保健作用,只是泡温水澡,顶多能舒解压力释放疲劳而已 。
专家表示有4种办法可以区分真假温泉:第一,真温泉闻着有轻微的硫化氢味,也就是臭鸡蛋味;第二,真的温泉水在身上有滑腻的感觉;第三,人泡在真温泉里,能感到有比较明显的浮力;第四,手指泡在真温泉水里皮肤不会发皱 。
并非泡得越久越好
专家说,泡温泉的时间不宜过长 。泡的时间能多长要看水的温度 。34℃~36℃是微温浴,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能平缓情绪;37℃~38℃是温浴,能缓解血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神经紧张;39℃~42℃是高温浴,能改善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 。泡温泉的时间以每次10~20分钟为宜,若是34℃~36℃的微温浴,时间可稍长些,高温浴则绝不宜时间长,应以机体微微出汗然为宜,尤其冬天不能大汗淋漓 。
寒冷的冬季,如果从温度较低的空气中骤然浸入泉水里,一般很难适应 。所以要先用手或脚试探水温是否合适,再进入温泉泳池,并注意从低温泉到高温泉,逐步适应温泉水温 。
因温泉成分不同,泡的时间长短亦有差异 。如果温泉的主要成分为碳酸,为防止吸入过多的碳酸气,引起不良反应,应隔日进浴一次或连浴两日休息一日,每次泡8~15分钟 。当在泉水中感觉口干、胸闷时,就得上池边歇歇,或喝点饮料补充水分 。
并非所有感冒泡泡就好
温泉的种类很多,不同的泡浴方式也会影响其功效 。专家说,瀑布浴可活络筋骨、减轻酸痛;坐浴可消除疲劳;冷热泉交替的方式可加速放松全身,故常有人在温泉和冷水之间轮换交替 。
推荐阅读
- 肾炎能喝小米粥吗
- 早餐吃什么最健康 冬季晨起吃什么最养生?
- 春季饮食养生小窍门
- 一般空腹可以吃橘子吗
- 高血压能吃小葱吗
- 碳酸饮料的危害 碳酸饮料影响孩子身体健康
- 小儿脑瘫?小儿脑瘫的饮食应该如何安排
- 高血压能吃西瓜子吗
- 喝什么茶减小肚子呢?
- 便秘能吃牛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