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有什么风俗 腊月二十八的风俗介绍
【腊月二十八有什么风俗 腊月二十八的风俗介绍】
1、把面发
腊月月二十八把面发,准备主食了,发面,在过去没有速效发酵粉,普通面它不容易搁,发面不爱坏,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准备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主食,也有二十七把面发出来了,二十八这天开始蒸枣花就是蒸带枣的,这些带馅的 。按着老理儿说,从初一开始到初五不能动火蒸馒头和炒菜,所以老北京人习惯在大年二十八、二十九这两天做主食 。由于春节期间忌做蒸、炒、炸、烙等炊事,而蒸与争谐音、炒与吵谐音、炸与炸(四声)谐音、烙与落谐音,均属不吉利,所以老北京人在年前都要蒸出够全家吃上一个星期左右的馒头,这叫隔年吃 。如今,外面卖的馒头花样繁多且价格不贵,所以平日自己发面蒸馍的人越来越少 。但是,每到年关,很多人还是会按照老辈传下来的习惯,在腊月二十八这天发面,准备第二天蒸馒头 。
腊月二十七准备了过年要吃的肉类,到了二十八这天,就该准备面食了 。过去,还没有现代比较方便的发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多做好了十分容易坏,只有发面不爱坏,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时,这也是因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 。
2、蒸枣花
在这天,太原人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人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馍炸圪塔 。”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这天才“把面发”,等到二十九才“蒸馒头” 。
3、贴窗花
腊月二十八除了要发面以外,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 。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 。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 。”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 。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
推荐阅读
- 军训的内容有哪些 军训的内容简述
- 端午节来历的小故事 端午节来历有什么小故事
-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有哪些
- 关于春天的好句 关于春天的好句有哪些
- 平心静气修身养性的书 有利于修身养性的活动
- 渑怎么读 渑如何读
- 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是什么样的 有这篇文章的赏析吗
- 有四种人不适合考研 不适合去考研的理由
- 九一八事变感想 有关918感想范文
- 21条不平等条约内容 21条不平等条约内容有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