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西夏时期亥母寺洞窟遗址出土大量经文残片
考古人员在亥母寺洞窟遗址内进行发掘 。
兰州今年初开始的甘肃武威亥母寺洞窟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近日取得重大进展 , 出土了4万余个擦擦和大量经文残片 , 并且出土了一幅唐卡 。
“目前已出土4万余个擦擦 , 这是甘肃境内藏传佛教寺院第一次发现数量如此众多的擦擦 。”甘肃武威亥母寺洞窟遗址考古发掘领队、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雪野介绍 , 除了众多的擦擦外 , 还出土了经文残片 , 有西夏文、梵文、藏文、汉文等 。
“擦擦”是藏语的音译 , 指按印或脱模制作的小型泥造像和小塔 , 也有少数是藏文或梵文经咒 。采访人员在考古现场看到 , 洞窟的清理加固工作还在进行 , 考古人员正在从洞窟的泥土中清理擦擦 , 并且按照工艺、形制等进行分类装箱 。从目前已经归类的擦擦形制看 , 主要有脱佛和脱塔两种 。其中脱塔最多 , 根据塔身形制 , 可分为宝阶塔、一百零八塔、八塔等 , 而脱佛相对较少 , 以手持金刚为主 。
亥母寺洞窟开凿于西夏崇宗正德年间(1127年至1134年) , 是西夏时期创凿的藏传佛教密宗静修之地 。1927年武威发生8级地震 , 洞窟多被震塌 , 成为一片废墟 。今年以来 , 甘肃省对亥母寺洞窟遗址进行发掘 , 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发掘任务 。“由于现存窟门存在不同程度的坍塌 , 加之很少有资料记载 , 目前还无法了解窟内结构及延伸范围 。”赵雪野说 。
【甘肃西夏时期亥母寺洞窟遗址出土大量经文残片】据了解 , 上世纪亥母寺出土了大量西夏时期文物遗存 , 其中西夏时期的唐卡“上乐金刚和金刚亥母如意轮坛城”表明 , 石窟中尊奉的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本尊之一金刚亥母 。出土的另一件“文殊菩萨”唐卡上 , 在文殊菩萨的左右上方两个重要位置 , 分别安置了萨迦派和噶举派的上师 , 说明在西夏时期藏传佛教萨迦派和噶举派在凉州藏传佛教的传播中占有重要位置 。
据了解 , 按照发掘计划 , 亥母寺洞窟遗址发掘工作将持续3年 。
推荐阅读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汉朝时期的西域国 最小的国家只有27户194口人
- 中国历史上的疯狂裁员 唐太宗时期裁员七成
- 芈月传的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的一位公主
- 揭秘:民国时期上海名媛离名妓有多远?
- 西夏王朝共有多少位皇帝?西夏历史简介
- 汉武帝时期谜案 窦婴之死与“先帝遗诏”
- 冰糖葫芦产于南宋时期 宋光宗贵妃靠其治愈顽疾
- 春秋战国时期公子指的是哪一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