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4.5万的捏脸师,元宇宙的第一批“打工人”( 二 )


在现实生活中 , “普罗旺斯最迷薰衣草”的身份是一位31岁的摄影师 , 平时工作以策划婚礼为主 。 对他而言 , 在Soul上捏脸更像是纯粹的艺术创作 , 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受限的创作灵感 , 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便任由他随意挥洒 。 通过对系统中既有素材进行叠加、遮挡、变形 , 捏脸师可以设计出远超出“脸”这个范畴的头像 , 比如人物背影、珍奇动物、意境风景 。

成熟的捏脸师只需要一个小时 , 就可以创作完成一个新的头像 , 艺术类的创作头像花费时间更长一点 , 但人们仍然愿意为此进行相对高额的花费 。
劳动决定价值理论是传统经济学的支柱 , 但是在虚拟世界中 , 大量的数字商品与劳动没有正比例的线性关系 , 比如你只要动动手指 , 就可以创造出一幢摩天大楼 。 “创作者经济”正在颠覆传统的经济学 。
人们购买数字产品 , 更多是基于对产品的价值认同——这种价值是由买卖双方共同赋予的 , 就像你欣赏一个捏脸师的“风格” , 就愿意为他的作品买单 , 而这个捏脸师也会为你进行专门的创作 。 它更类似于我们对奢侈品或艺术品的消费逻辑 。
小星星与“草草盖盖”已然形成一种类似于奢侈品的客户关系 。 在Soul个性商城上线前 , 每隔三五天 , 捏脸师就会将他为小星星捏制的专属头像发给她 。 而小星星亦照单全收 , 每个头像花费30—300元不等 。
“我特别喜欢草草盖盖捏的头像 , 他的风格很独特 , 和别人都不一样 。 ”
而在喵小仙看来 , 每一个头像 , 都能反映出用户的内心情况:“即便是一个纯白的头像 , 也能解读出很多信息 。 ”
喵小仙是一位心理咨询师 , 每个周末她都会创建一个群聊房间 , 名字叫“通过看头像解析你是什么样性格的人” 。
这个房间一定是当晚最火爆的房间之一 , 人们用虚拟的头像来隐藏真实的自己 , 却又期待被“看透”的感觉 。 在我无意走进那个房间的晚上 , 有一个姑娘在喵小仙分析完她的头像后 , 当场泣不成声 。
凭借这种“引流方式” , 喵小仙获得了不少关注 , 还有不少人找她进行付费的心理咨询 。 今年 , 喵小仙通过Soul获得的心理咨询收入 , 已经超过了20万元 , 超过了因疫情而深受影响的线下工作室所遭受的损失 。
也正是因为当下的年轻人越来越关注精神世界的领域 , 愿意为“人设”“自设”等代表了自我探索的事物进行消费 , 让认同决定价值的比重变得越来越高 , “创作者经济”才有可能成为元宇宙的基本规则 。
03那么Z世代的内心世界 , 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麦肯世界集团出具的一份报告里 , 总结了6个关于Z世代的真相 。 其中最有意思的一点 , 是Z世代的“普通人生哲学”:中国Z世代梦想的前三名中有一个便是“做个普通人” 。
在Z世代之前的每一代中国人 , 都有较为集中的大众偶像 , 比如:政治家、明星、企业家、作家、运动员……但是在Z世代那里 , 已经很难找出一个具有普遍共识的大众偶像了 。
更常见的是 , 他们将自己的崇拜分解成无数的部分 , 投注到各个垂直领域中 。 这些偶像(包括各种博主、UP主、达人、KOL、流量明星、捏脸师、画师、写小说的太太……)共同组成了他们完整的期待 。 他们的人设逻辑在这里又一次得到了验证——人设是真实的 , 也是片面的 。

根据麦肯的这份报告 , 72%的Z世代认为 , 比起消费和事业 , 个人在某领域的深刻见解和成果更能代表自己 , 60%的Z世代将“失败”视为正面积极的事情 。 因此 , 普通人生意味要用“创造”不断地去“重写日常” 。
七年前我在香港读大学的时候 , 老师在班上问了一个问题:对你们来说 , 未来是什么样的呢?内地的学生和香港本地的学生给出了两个截然相反的回答 , 前者是阳光灿烂 , 后者是一片灰暗 。
在一个物质条件高度发达的环境下 , 年轻人对精神世界的感知却反而容易压抑 , 资源的稀缺让年轻人的活动变成零和博弈 。 他们所能够去改变的东西已经很少了 , 创造是无用的 , 结果可能只是在重写日常 。
而元宇宙之于Z世代的意义正在于此 。
因为在虚拟世界中 , 稀缺的资源和现实世界不同 。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 在现实世界中 , 决定楼盘价值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地段 , 距离地铁站的远近决定了你要在路上花费的时间 , 这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 但是在虚拟世界中 , 你想要去往一个地方 , 输入坐标就可以瞬间到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