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本可以用种师道而不被金人所灭 可惜啊

种师道 , 字彝叔 , 洛阳人 , 后迁居到京兆府长安县豹林谷 , 原名建中 , 因避讳赵佶建中靖国的年号 , 改名为师极 , 后又被赵佶御赐名为师道 , 为人善察形势 , 沉毅有谋 。
种师道的家世显赫 , 祖父种世衡是仁宗朝的西北名将 , 威名震慑西夏 。种世衡共生八子 , 分别为种古、种诊、种谘、种咏、种谔、种所、种记、种谊 , 皆在种家军中担任各级军官 , 真正的七狼八虎 , 英雄辈出 。种诂、种诊、种谔、种谊均有大战功 , 种记是种师道之父 , 到种师道这一代 , 种家子弟已是三代从军 , 数十人战死沙场 , 功勋盖世无双 。
种师道少从思想家、哲学家张载学习 , 初任文职 , 因事冒犯了奸相蔡京 , 被强加“诋毁先烈”之罪没入党籍 , 屏废十年 。后复起用为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泾原(今宁夏泾源)都铃辖、统领怀德军 , 抵御西夏屡立战功 , 为时人传颂 。
童贯总揽西北边事 , 狐假虎威 , 作威作福 , 很多人逢迎巴结 , 只有种师道保持丈夫本色 , 不卑不亢 , 长揖而已 。赵佶为人好大喜功 , 对开疆拓土十分热衷 , 童贯便投其所好 , 不断想着法子寻衅开边 。种师道对此很不以为然 , 一次 , 借回京述职之机 , 当赵佶向他询问起对西夏的策略 。他回答说:“西夏如果入侵 , 我们反击有余;但我们要讨伐西夏 , 并无胜算 。轻举妄动 , 惹事生非决非上策 。”
这样的话 , 好大喜功的赵佶、童贯之流肯定是听不进去的 。童贯还准备将内郡的弓箭手充实到新拓的边塞上去 。针对这些动作 , 种师道叹道:“臣恐勤远之功未立 , 而近扰先及矣 。”
不久 , 夏人侵定边 , 筑佛口城 , 种师道率师前往抵挡 , 大胜 , 升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洺州防御使、渭州知州 , 奉诏统帅陕西、河东七路兵其十万余人征臧底城 , 朝廷命令必须在旬日内攻克 。连攻了几日 , 敌城守备坚固 , 一些将领开始懈怠了 , 竟然有一员战将坐在胡床上指挥作战 , 种师道立斩此人 , 陈尸于军门 。厉声说道:“今日城不下 , 视此 。”众将股栗不已 , 奋力登城 , 当日城破 , 离开战之日不过八日 。种师道也因此升为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应道军承宣使 。
童贯收复燕京 , 种师道曾叹道:“今日之举 , 譬如盗入邻家 , 不能救 , 又乘之而分其室焉 , 无乃不可乎!”
靖康元年这一年 , 种师道七十五岁 , 春秋已高 , 天下人已改称他为“老种” , 退休赋闲在家 , 却接到了朝廷的勤王诏书 。
得到诏书 , 这位古稀老人二话不说 , 马上点兵东来 。
种师道所带兵马只有一千多人 , 他着人促令尚在统兵的弟弟种师中带兵火速跟上 , 路过时任武安军承宣使的姚平仲的防区 , 又招呼上姚平仲带上其七千兵马 , 合兵赶往京师 。两人一路风餐露宿 , 马不停蹄 , 好不容易到达了西京洛阳 , 而这时金兵一路过关斩将 , 已顿兵于汴州城下 。
姚平仲有些担心地对种师道说:“金兵来势凶猛 , 我们只有几千兵力 , 去和他们硬干 , 无异以卵击石 , 不如先暂驻汜水关 , 等其他勤王兵马来了 , 再继续前进 。”种师道:“我们兵少 , 若驻扎汜水关 , 敌人就知我虚实 , 当下之势 , 有进无退 , 京城知援兵将至 , 士气自振 , 我们绝不能在敌人面前稍露怯色 , 鼓而前行 , 大造舆论 , 敌人胆落!”
高!这一招实在高!
将士们沿道揭榜 , 大发讨贼檄文 , 河北大地到处流传着“种少保率百万西北大军入京救驾”的消息 , 完颜宗望的兵将听了 , 惶恐不安 。种师道等人一路疾行 , 到了汴京 , 径往城西 , 在汴水之南扎下营寨 , 剑指汴水之北的敌营 。种师道此举不但谋略过人 , 而且一身是胆 。平生嚣张的完颜宗望被镇住了 ,  “徙砦稍北 , 敛游骑 , 但守牟驼冈 , 增垒自卫” , 不敢轻举妄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