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国清胆化石治疗胆结石医案

康定国清胆化石
【组成】半夏、橘红、柴胡各15g,炙甘草5g,天花粉、茯苓、当归各9g,红花、穿山甲(代)各6g,大黄10g,桃仁12g 。
【用法】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大便不干者,减大黄为3g,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10~12个疗程 。
【功效】醒脾化痰,活血化瘀 。
【方解】方中半夏燥湿化痰,治已生者痰;橘红理气燥湿,醒脾化痰;茯苓健脾渗湿,使脾主运化水湿 。生姜既能助半夏、陈皮降逆理气,又能助半夏、陈皮和胃化痰,并能解半夏毒性;用乌梅少许,敛阴生津,制约燥湿化痰药不伤阴津;当归活血补血,瘀去血生;柴胡行气解郁,帅血而行;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穿山甲(代)破瘀通络,消肿散结;大黄泻热,荡涤瘀血,导瘀下行,推陈致新;天花粉活血消瘀散结,清热润燥;甘草益气帅血,调和诸药 。
【加减】若痰甚者,加苍术、枳实,以醒脾理气化痰;若瘀甚者,加三棱、莪术,以活血化瘀;若胁胀痛者,加青皮、槟榔、木香,以行气导滞止痛;若夹热甚者,加牡丹皮、胆南星,以清热散瘀,燥湿化痰等 。
【医案】杨某,男,54岁,工人,1974年10月8日初诊 。患者上腹部闷痛已年余,时有剧痛 。疼痛多发生于中午饭后,开始呈持续性钝痛,以后逐渐加剧并向后肩胛处放射,乃至大汗淋漓,难以忍受 。于1个月前曾住某医院,检查后诊断为胆石症 。经治疗出院后仍反复发作,常口苦、恶心、呕吐,食纳不佳,腹部胀气,小便短赤,痛发时腹部拒按,无黄疸,舌质红,苔黄厚,脉左关弦急、右关弦数 。证属肝气郁结,木郁化火 。治宜疏肝理气,清热化滞,利胆排石 。投以清胆化石汤,服药6剂,胁痛大减,亦未见大痛发作;脉左弦数、右弦细,舌红苔薄黄,小便稍长 。肝气得疏,火有下行之象,嘱前方再进4剂,药后疼痛全消 。惟仍有胃皖胀闷、纳少,脉左弦右细,舌红苔白 。乃脾受木贼,予以健脾化湿、佐理肝气之方(川厚朴、茯苓、金铃子、白芍、麦芽各9g,木香、龙胆草各6g,党参12g) 。服药5剂后食纳增进,脘闷亦减 。1个月后再去某医院复查,经X线拍片证实,原见之胆结石阴影已不存在 。
【康定国清胆化石治疗胆结石医案】【方源】引自《名中医肝病科绝技良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