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何六次下江南?乾隆下江南的目的是什么
关于乾隆六次下江南 , 原因诸多 , 但其主要不外乎是以下的几个:
第一、饱览山川美景 。他六次南巡每次都带画师随行 , 将喜爱的江南景色摹绘成图 , 在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仿建 。南京的瞻园、海宁的安澜园、杭州的小有天园和苏州的狮子林 , 这江南的四大名园后来都在圆明园中一一重新造了一座 。杭州的雷锋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等西湖十景 , 更是实景仿制 , 连景点的名称都原样照搬 。其中州的狮子林乾隆特别喜爱 , 于是又在避暑山庄仿建一所 。搬进避暑山庄的 , 还有镇江的金山寺、嘉兴的烟雨楼和仿宁波天一阁而建的文津阁、仿无锡的双湖夹镜等多处江南名胜 。
第二、视察水利 。在六次南巡中乾隆有五次视察黄河治理工程 , 四次巡视了浙江的海塘工程 。当时 , 解决黄河水患的关键工程在江苏的清口 , 和洪泽湖的高家堰 , 所以乾隆每次南巡 , 都要到这两个地方来看一看 。
第三、乾隆皇帝性格好大喜功 , 自称“十全老人” , 文治武功、治国方略等 , 均效仿其祖康熙 。康熙1684年—1707年间曾经六次南巡 , 但康熙六次南巡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治河、导淮、济运 , 其往返供仪 , 悉发内帑 , 还曾要求“预饬官吏 , 勿累闾阎” , 比较节俭 。乾隆则不然 , 他坐享其成 , 崇尚浮华 , 好大喜功 , 为游遍江南锦山绣水耗用了大量民脂民膏 , 其目的与作用皆不可与其祖父同日而语 。
第四、阅兵 。满族历来有重视骑射、崇尚勇武的传统 , 历代帝王也都熟练掌握骑马射箭 。乾隆历次南巡 , 都在杭州、南京等地举行盛大的阅兵式 。乾隆本想通过阅兵 , 训练士兵 , 扭转颓败的风气 , 并向江南人民显示大清朝的力量 。但没想到 , 阅兵反而闹了许多笑话 。乾隆最后一次南巡阅兵是在杭州 , 嘉庆皇帝后来回忆那次阅兵时的情形说:射箭箭虚发 , 骑马人坠地 。一时传为笑谈 。
第五、笼络人心 。一来凡是他经过的地方 , 都被不同程度地减免了赋税 。二来乾隆对接驾及办差的官员大加赏赐 , 加官晋爵;将一些原来受过处分官员恢复原职 。
特别是对前来接驾的老臣 , 他问寒问暖 , 赏赐人参、貂皮等物品 , 还要赏赐他的子孙功名 。三者在南巡途中乾隆在各地的孔庙行礼 , 对前来拜见的文人士子 , 他亲自命题考试 。他出的不少考题 , 摆脱了科举考试的八股陋习而注重实际应用 。
由于江南一带人才荟萃 , 读书应试的人很多 , 乾隆下令给江苏、安徽、浙江三省官办学府增加名额 。《四库全书》告成后 , 他个人掏腰包让人抄录了三份 , 藏于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杭州的文澜阁 , 并命令地方官吏允许学子们拿出来抄录传看 。
这些举措 , 对江浙一带的文化事业 , 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者当年清兵入关 , 在江南杀掠太重 , “嘉定十日”、“扬州三屠”等 , 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 康熙、乾隆等均将笼络当地士民人心作为重要事件处理 , 如重修史可法庙等措施 。总体来说 , 乾隆六巡江南 , 过大于功 。“六度南巡止 , 他年梦寐游”是乾隆第六次南巡写下的诗句 , 他连做梦都在回味下江南时的情景 , 充满了无限眷恋 。
但是 , 这六次南巡 , 排场一次比一次大 , 耗费一次比一次多 , 甚至造成国库的枯竭 , 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 。乾隆在其晚年才完全认识到南巡的错误 , 《清史稿·吴熊光传》载 , 乾隆说:我当皇帝六十年 , 自认为自己没犯什么大错 。惟有六次南巡 , 劳民伤财 , 把好事办成了坏事 。
【乾隆为何六次下江南?乾隆下江南的目的是什么】乾隆南巡耗资巨大 , 以后的清朝皇帝再也没人仿效过 。因为后来的清朝国库已经承担不起了 。六次南巡 , 留给人们的是一个“康乾盛世”的奢华美景 , 此后 , 大清王朝开始一步步地走向衰落 。
推荐阅读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风尘才女寇白门为何不惜与出轨情人玉石俱焚?
- 真奇怪 为何秦始皇一辈子都不立皇后呢?
- 浑身是胆赵子龙 为何被老婆用绣花针扎死了
- 西门庆为何要花巨资买朋友情义?
- 吕洞宾墓中疑云 道士墓穴为何男女合葬
- 蠢笨如猪的安禄山为何能成为大唐军界第一人?
- 刘姥姥与巧姐的联系 巧姐为何也是十二金钗之一
- 揭秘千古迷团:12个远古文明为何突然销声匿迹
- 殷素素为何要自杀 殷素素和俞岱岩的恩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