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 制造无上权威的三大过人之处( 二 )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被刘彻委以重任时还不到二十岁 。刘彻认准他是个了不起的将才,放手让他领兵打仗 。没想到霍去病特别争气一直把匈奴人赶到万里以外,直到多年后,霍去病死了,匈奴人一提起他还打哆嗦 。着着实实地替大汉王朝出了一口恶气,不愧为一代名将!
董仲舒是一介书生,自幼熟读儒家经典 。为了刻苦攻读,曾三年不出门,以致不知春夏秋冬 。刘彻审阅其试卷时,被其惊人的论点、严谨的逻辑和优美的语言所摄服,在试卷上批了“贤良之首”四个大字 。并命人速传董仲舒进官当面策问,君臣间就天道、人世、治乱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刘彻被他的君权神授、天下一统的宏大理论所振奋,采纳了他的”罢默百家,独尊儒术”建议,从此把孺家学说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
张骞是一位普通的郎中(侍卫) 。刘彻任命他作为汉朝的特使去联络西域各国 。通过两次出使,开辟了东起长安,中经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翻过帕米尔高原,通向中亚和西亚,西达地中海东岸的贯通亚欧的大通道,绵延一千多公里的“丝绸之路“ 。这条大通道的开辟,对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中国多民族同家的形成,意义重大 。
三、敢干“罪己”的勇气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下“罪己诏”的皇帝 。
刘彻在登基前是一个好学上进的皇子,他的兴趣十分广泛,学黄老,习儒术,调丝竹,做辞赋和舞刀剑,样样在行 。他胸襟开阔,广结良友,认真学习父皇如何理政,注意观察大臣的举止言行,为将来顺利接班,做着全面的准备 。
当上皇帝以后,年轻的刘彻并没有觉得大功告成,而是更加勤奋 。他严于律己,勤于政事,有时一天只睡四个小时 。到中年时,刘彻终于完成了儿时的愿望,成为了一位威严、英武的帝王 。他的自信心也空前高涨,觉得可以与自己儿时的偶像秦始皇比肩了,秦始皇做过的事他也有资格做了 。于是他大修离宫别院,四方巡视 。泰山封禅 。后来,又觉得只是用造房子、封禅什么的来稿劳、褒奖自己不足以显示自己的“伟大” 。就选择了用“年号纪年”的方式,将岁月烙上个人的印记,来让人们在过日子的同时都能铭记自己的丰功伟绩,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年号-“建元” 。
刘彻在许多方面学秦始皇,不仅好的学,不好的也学,以致连秦始皇迷信长生不老的毛病他也学到了 。结果自然是与秦始皇一样,除了被那些方士骗了不少银子外,一无所获 。不过刘彻毕竞是刘彻,他很快清醉过来,到了晚年,对自己的政策进行了全面的检讨,下了一道”罪己诏“ 。
公元前89年,刘彻当皇帝的第五十二个年头,当桑弘羊等人按照以往的思路奏请在西域的轮台继续屯田,并且为此要向百姓每人多征收三十钱的斌税时,刘彻颁布了一道著名的诏书 。除了说屯田“扰劳天下”,不要再搞了,百姓的钱也不再多收了之外,在诏书中,还明明白白地说:“我自即位以来 。做了许多不合理的事情,使天下的百姓愁苦 。过去的事已经不可追悔了,从现在开始,凡有伤害到百姓利益的事,凡有浪费天下财物的事,一律罢除 。“要实行去除苛政、减轻税负、恢复农耕、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轮台悔过” 。刘彻这种勇于承认错误的勇气,这种对国家百姓的责任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虽然这样做的初衷是感觉到了王朝的危机,是为了凝聚人心,但以帝王之尊,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知错能改,及时调整统治政策,这也正是汉武帝的过人之处 。
推荐阅读
- 唐朝为何会制造出许多民间才女?唐朝才女何其多
- 如何客观评价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汉武帝时期谜案 窦婴之死与“先帝遗诏”
- 叶公好龙:只是孔门弟子造谣制造的一桩冤案?
- 陈阿娇被汉武帝废掉真的是一个悲惨的故事?
- 王夫人为何制造贾宝玉“衔玉而生”的弥天大谎
- 汉武帝刘彻为何被冠以“薄情郎”的称号
- 汉武帝靠什么来提高性生活的质量呢?
- 遭汉武帝阉割 其中一人之女当了皇后
- 平阳公主讨好弟弟汉武帝 送卫子夫李夫人进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