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倚重的范文程对于明朝来说算卖主求荣?

清宫戏中 , 有一人物 , 叫范浩正 , 印象深刻 。不过 , 这个人物是虚构的 。其原型 , 则是清初名臣范文程 。也有说法 , 称范浩正是范文程和洪承畴两人的历史 “合影 ” , 且不论 。著名清史专家戴逸先生曾著《范文程大传》 , 则称其为 “满清开国功臣 ” 。他也是公认的中国历史 “十大谋士 ”之一 。
范文程 , 字宪斗 , 生于 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 , 卒于 1666年(清康熙五年) , 今辽宁沈阳人 。他曾事满清开国四代君主 , 计有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福临 , 清圣祖康熙玄烨 。他是清初一代重臣 , 文臣之首 。范文程是汉人 , 大文豪范仲淹先生之后 。《清史稿》即有 “宋观文殿大学士高平公纯仁十七世孙也 ” , 范纯仁者 , 范仲淹次子也 。现存鞍山的《范府谱书支派第十八世至二十六世》和《范府谱书支派》 , 也曾明确记述了范氏由来、辽东派系的迁居过程以及家谱的修订经过等等 。也就是说 , 范文程是中原汉族的名人后代 , 居然帮助后金之满人得了天下 , 因此 , 后人对范文程 , 多有责难 。有人直称其为 “汉奸 ” , 将其同洪承畴、吴三桂、祖大寿等人相提并论 , 因而背负着诸多历史骂名 。
然而 , 范文程之归清 , 清史是语焉不详的 。他显然不是降清的 , 至于是附清还是投清 , 似乎没有什么太明确的说法 。《清史稿 ?范文程传》说:“文程少好读书 , 颖敏沉毅 , 与其兄文寀并为沈阳县学生员 。天命三年 , 太祖既下抚顺 , 文寀、文程共谒太祖 。太祖伟文程 , 与语 , 器之 , 知为鏓曾孙 , 顾谓诸贝勒曰:‘此名臣后也 , 善遇之!’”这是说 , 他们兄弟两人 , “共谒 ”太祖 , 怎么个 “谒”法 , 没有说 。在康熙雍正乾隆等朝的文字中 , 也只有 “得公 ”、“始得公 ”、“归国 ” , 以及 “谐兄来归 ”、“以诸生来归 ”、“杖策揭太祖 ”等 , 现代人甚至还写出了小说 , 好像叫《八旗风云》 , 称其 “仗剑遏军门 ” , 说范文程兄弟如何毛遂自荐投奔了努尔哈赤 。情节描写之活灵活现 , 也甚为奇特 。但不管怎么说 , 范文程与洪承畴等人的降清 , 似乎确是有区别的 。
不过 , 有一点是令人怀疑的 。后金天命三年四月 , 也就是 1618年 , 范文程年方 22 , 一个毛头小伙子而已 , 他凭什么就一眼看到明朝气数将尽?他又凭什么资历 , 可以 “仗剑遏军门 ” , 从而得到器重 , 争得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一番 “定性 ”的话?殊不知 , 当时的努尔哈赤 , 对明朝报仇心切 , 对汉人十分鄙薄 。他当时的政策就是 “诛戮汉人 , 抚养满洲 ” , 惯常的做法 , 第一是杀 , 第二是籍为奴 , 同时 , 努尔哈赤对明朝之衣冠人物(包括儒生)亦十分反感 , 认为 “种种可恶 , 皆在此辈 ” 。因此 , 依当时的既定政策 , 范文程根本不可能有 “重用 ”之说 。事实上 , 范文程在清太祖努尔哈赤一朝 , 似乎也没得到重用 。《清史稿》记载:“上伐明 , 取辽阳 , 度三岔攻西平 , 下广宁 , 文程皆在行间 ” 。“皆在行间 ” , 用词很妙 , “行间 ”是什么?可以是谋士 , 也可以是随从 , 更可以是随军打仗的汉人奴隶 。
【清朝皇帝倚重的范文程对于明朝来说算卖主求荣?】野史有一种说法 , 似乎可信 。据说 , 范文程在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 年)考取沈阳生员 , 时年 18 , 次年至抚顺奔丧 , 之后恰遇努尔哈赤克抚顺等地 , 大肆掳掠 , 其“论功行赏 , 将所得人畜三十万散给众军 , 其降民编为一千户 ” 。范氏兄弟 , 亦当在降民之列 。由于范文程体魄颀长壮伟 , 引起努尔哈赤注意 , 便招至席前问话 。范文程是何等聪明机敏之人 。他的回答 , 估计令人满意 , 于是 , 努尔哈赤便将其兄弟隶于镶红旗下 。其实质 , 就是奴隶耳 。因此 , 有人认为 , 范文程从被掳为奴到考试儒生再到开国元勋 , 这与主动降清为他人卖命有着本质不同 。说他卖主求荣 , 显然是缺乏依据的 。当时的范文程兄弟 , 何主之有呢?范文程到了皇太极时代 , 地位发生显著变化 。《清史稿》说:“太宗即位 , 召直左右 ” , “左右 ”是什么?那就是亲信了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病死 , 其第八子皇太极继位 。他总结了努尔哈赤的经验教训 , 提出了“欲以历代帝王得失为鉴 , 并以记己躬之得失 ”的思想 , 强调要调整满族与汉族之间关系 , 缓和民族矛盾的主张 。因此 , 皇太极需要有一批熟知汉族文化传统的人来替他出谋划策 。这一点 , 在清宫戏中都有所提及 , 皇太极对汉族文化的尊重之心 , 表露无遗 。范文程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之下 , 才得到了破格重用 。天聪三年(1629年)四月 , 皇太极建立了内阁的雏形 ——文馆 , 范文程由此成为文馆的骨干 。范文程也从此成为皇太极的亲信谋臣 , 他因此参与了伐明策略的制定、争取汉官的归降、进攻朝鲜抚定蒙古 , 以及国家制度建设等重大问题的决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