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骨比象牙贵3倍的鸟,脑袋被人类看上,被活着取骨后只能等死( 二 )


而到了清朝闭关锁国时期 , 由于东南亚各国与中国的贸易逐渐断绝 , 这也导致相关文玩彻底成了绝响 。 可就在2007年 , 纽约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中 , 一个由盔犀鸟头骨雕刻而成的鼻烟壶 , 竟然以不足300克的重量售出65万人民币的价格 , 价格比几乎是同等大小的象牙雕刻品贵出三倍 。 这让盔犀鸟再次进入国人视野之中 。

了解鼻烟壶的人都知道 , 这种工艺品仅仅只是用来盛放鼻烟的容器 , 十分小巧且便于携带 , 在明末清初的时候首次传入我们国家 。 可原本欧洲地区只不过是用普通材料制作而成的鼻烟壶 , 到了中国却逐渐大放异彩 。
对于追求精美的国人而言 , 瓷、铜、象牙、玉石、玛瑙等材料 , 都可以用来制作鼻烟壶 , 而鼻烟壶的价格也会因材料以及制作技艺手法有所不同 。 像盔犀鸟做成的鼻烟壶 , 自然也就成了所有鼻烟中的极品 。

也正因如此 , 盔犀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只不过这种特殊的关注 , 对于盔犀鸟而言 , 绝对意味着灾难的降临 。 更令人痛心的是 , 除去一些非法的偷猎者之外 , 许多印度尼西亚当地的居民也会悄悄加入偷猎大军 。
他们对调查人员表示 , 如果有幸捕捉到一两只盔犀鸟 , 甚至能够比自己辛苦劳作一年赚的钱还要多 。 更重要的是 , 相比于外来的偷猎者 , 当地居民对盔犀鸟自然要更加熟悉 。
猎杀方式如果是从现实利益角度来讲 , 当地居民的选择似乎情有可原 。 毕竟就连马克思都曾经说过 , 当某一样事物能够让你获得100%的利润时 , 法律对人类的束缚能力就微乎其微 。 以一年幸苦劳作对比 , 偷猎的行为即便冒险也是值得的 。

然而在整个猎杀的过程中 , 居民的猎杀方式却实在是太过残忍 。 我们都知道很多偷猎者在捕杀一些大型野生动物的时候 , 都会选择直接将这些动物杀死 。 以犀牛和大象为例 , 即便偷猎者所需的仅仅只有犀牛角以及象牙 , 可依旧会选择在杀死动物之后再行动 。 之所以会如此行动 , 也主要是为了避免动物受伤发狂以及麻醉出现意外 。
然而在盗取盔犀鸟的头骨过程之中 , 偷猎者为了保证头骨的完整性 , 却会在这些鸟类活着的时候强行取下 , 其痛苦程度绝不亚于在没有任何麻药的情况下 , 直接给人类进行开颅手术 。

更令人不齿的是 , 当偷猎者们进入盔犀鸟所在的区域以后 , 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盔犀鸟的身影 , 还会特意模仿盔犀鸟“嘎克、嘎克”的叫声 , 借此引出本就为数不多的盔犀鸟 。
直到自己为自己的收获心满意足 , 亦或者是实在没能找到更多的盔犀鸟以后 , 偷猎者们才会扬长而去 。 而在他们曾经停留过的地方 , 人们只能看到已经被取走头骨的盔犀鸟还在地上苟延残喘 。 直到鲜血流失越来越多之后 , 盔犀鸟的生命迹象才会逐渐消失 。

在这之后 , 头骨被送到世界各地进行加工售出 , 并为偷猎者换回价值不菲的利益 。 可笑的是 , 在所有相关工艺品之中 , 以菩萨、佛像等形象居多 。 当人们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换取菩萨的“笑脸”之后 , 又有多少人会在乎笑脸之后的血泪?
除此以外 , 那些以收藏动物工艺制品而自豪的收藏家们 , 又是否真的会关心自身藏品的由来 。 很多年前就有一个著名的广告语:“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 如果人们能够从源头将问题解决 , 或许盔犀鸟也不会遭此大难 。

保护盔犀鸟正常情况下 , 偷猎者一般会选择对雄性盔犀鸟进行捕杀 , 主要原因是因为雄性盔犀鸟的头骨体积更大 , 更容易雕刻制作成各种工艺品 。 可对于雌性盔犀鸟而言 , 雄性伴侣的离去 , 其实也意味着自己即将迎来灭亡 。
不少人都听说过“夫妻本是同林鸟 , 大难临头各自飞”这句诗 , 然而诗句描述的现象却绝不会在盔犀鸟的族群中发生 。 当雄性盔犀鸟死去之后 , 雌鸟以及幼鸟都不会重新寻找依靠 。 也正是因为这种忠贞的性格 , 所以雌鸟和幼鸟存活的可能性也变得极低 。

【头骨比象牙贵3倍的鸟,脑袋被人类看上,被活着取骨后只能等死】而如果是刚好处于雌性盔犀鸟生育的时间段 , 当雌鸟和幼鸟都需要躲藏在树洞中 , 依靠雄性盔犀鸟提供食物之时 。 雄性盔犀鸟遭遇的所有意外 , 对于整个家庭都是致命的打击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偷猎者对某一只盔犀鸟的伤害 , 其实就意味着对整个家庭的伤害 。
值得一提的是 , 除去偷猎者主动捕杀盔犀鸟之外 , 人类自身的社会发展也对盔犀鸟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 和其他犀鸟一样 , 盔犀鸟也习惯选择在树洞、石洞之中筑巢 。 可随着人类足迹越来越广 , 原本可以安宁生活的区域被影响 , 盔犀鸟也只能迁移到自己并不熟悉的陌生环境之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