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或从“三有动物”中除名,“人猪战争”要平息?分析:很尴尬( 二 )



经过20多年的封山育林和我国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 包括野猪在内的许多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 并且由于野猪自身繁殖速度快、环境适应能力强 , 例如处在繁殖旺盛期的母野猪一年能产两胎、一胎最多能产12只幼崽 , 并且野猪在出生的头一年体重就能增加100倍 , 所以与有的野生动物不同的是 , 大多数野猪幼崽能够活到成年 , 种群数量快速增长 , 甚至到了局地泛滥的程度 。

而目前人猪矛盾持续扩大 , 专家分析认为这种“矛盾”是由于野猪种群扩大、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造成的 。 有数据统计显示 , 我国的野猪种群数量超过百万头 , 其中浙江约占1/7、陕西省野猪数量超过10万头、安徽休宁县野猪总数约为7500头 , 这些都大大超过了合理的种群密度标准 , 所以野猪频繁下山侵害农作物并伤人 , 造成“人猪矛盾”升级 。
野猪拟从“三有”动物名录中除名随着“人猪矛盾”升级 , 虽然国家林草局已经在四川、安徽、陕西等14个省份开展了防控野猪危害综合试点工作 , 不少试点地方也已经划定或者延长了野猪狩猎期 , 有的地方甚至还派出了狩猎队通过人工猎杀的方式减少野猪的种群数量 , 然而狩猎队却面临狩猎难度大、成本高等种种现实问题 , 尤其是野猪泛滥的地方往往是偏僻的山区 , 地方财政相对薄弱 。

为了充分考虑种群变化动态、面临威胁、社会关注等多方面因素 , 12月10日国家林草局网站发布关于《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 ,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其中之一就是删除了2000年被列入“三有保护名录”的野猪 , 可见野猪经过20余年的保护极大地促进了野猪种群的扩大 , 但是野猪的天敌豺狼虎豹等大型肉质动物却远没有野猪种群恢复得那么快 。
总结野猪泛滥成灾、“人猪矛盾”日益加剧 , 实际上一方面反应的是我国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出现了鸟儿回归山林、野猪出没林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另一方面这也是过去“生态失衡”的一种“后遗症” 。

在过去由于各地自然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 导致许多野生动物失去了栖息和隐蔽的环境 , 包括野猪在内的许多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日渐减少 。 加之过度捕杀 , 导致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难以恢复 , 甚至还出现华南虎野外灭绝的情况 。
而野猪被猎物“三有保护动物”名录后 , 由于自身环境适应能力强、繁殖速度快 , 在短短的二十余年间种群数量持续扩大 , 从需要保护的“濒危”或“易危”物种到如今的可能要被“除名”就可见一斑 。

但是 , 野猪的天敌豺狼虎豹等顶级掠食动物的种群恢复非常缓慢 , 有的可能因为栖息地碎片化 , 缺乏“生态廊道”而无法实现基因交换 , 最终导致种群退化 。 所以失去天敌制约的野猪 , 很难在人为的控制下达到“平衡” , 防控力度小了很难起到效果 , 防控力度大了又很容易使其走向濒危 , 所以单纯的靠人工的方式控制就显得很“尴尬” 。
所以 , 即便是野猪真的被“除名”了 , 这也不是说野猪的“好日子”到头了、以后各位的餐桌上就经常有“野猪肉”吃了 , 而是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还得从自我做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