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宰相李德裕 绝对君子的党争头目也是能臣
李泌为何屡次拒绝当宰相 , 却在这个时候同意了呢?史学家认为李泌之前坚决拒绝 , 主要还是避祸 , 而在朝中大乱的形势下 , 已经到了非李泌做宰相不可的地步了 , 所以他还是答应了 。
李泌做了宰相后 , 立刻开始忙碌 , 与他做隐士时判若两人 。他整顿吏治 , 一方面裁汰冗员 , 另一方面建置户部贮钱(贮备资金) , 提高了国家官员的俸料(薪水和配给 , 也就是增加公务员收入) , 还开创了手力课(加班费) , 所以满朝文武都非常高兴 , 大大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他还顺利处理了大唐和回鹘、吐蕃等的外交关系 ,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是唐朝外交政策的主要决策人 。李泌等于一人兼任总长、外长、财长数职 , 非常能干 。所以史学家认为李泌的求仙问道 , 乃是在乱世自我保全的一种谋略 , 他为自己制造的神秘面纱 , 其实是一层保护壳 。贞元五年(公元789年) , 李泌病逝 , 享年六十八岁 。
【绝对君子的党争头目】
李德裕字文饶 , 今河北赵县人 , 出生于大官宦世家 , 他的祖父李栖筠、父亲李吉甫都是唐代著名大臣 。李德裕先后在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以及宣宗六朝任职 。李德裕是"牛李党争"里李党的领袖人物 , 因为党争的关系 , 他多年被排斥在朝廷之外 , 虽然在地方上做了不少贡献 , 但总受到压制 。
武宗时期 , 他担任了六年的宰相 , 帮助武宗讨平了泽潞五州 , 解决了回鹘叛乱 , 消除了宦官擅权问题 , 又限制佛教 , 是晚唐时期难得的有才华人物 。武宗去世以后 , 牛党又占据上风 , 他因此被贬到海南岛 。当时海南十分荒僻 , 不但他死在此地 , 其子除了李烨之外 , 都死在了海南岛 。
【君子也有可恨之处】
按照世俗的评价 , 李德裕绝对是君子 。但一般来说 , 君子可能很有作为 , 却不是生活中的好朋友 , 这与他们喜欢坚持原则 , 甚至到了不知变通的地步有关 。李德裕也有这方面的毛病 。
李德裕出生于官宦大家 , 交往的朋友基本上都是世家子弟 。他认为世家子弟比经过科举考试的寒门子弟更适合做官 , 这一点 , 从经验角度来看也有一定道理 , 但要因此而否定科举考试公平选拔的意义 , 就显得过头了 。可惜李德裕认准了这一点 , 对科举考试百般挑剔 。
唐武宗时 , 一些权贵在科举考试中舞弊 , 被武宗贬到外地 。不少公卿子弟一时不敢去考试 , 李德裕当时颇能说上话 , 便对武宗说 , 科举太严格 , 有才华的世家子弟都不愿参加 , 而参加科举的寒门子弟 , 根本不知道朝廷的礼节规矩 。并要求废除科举 , 重新启用荐举制度 。
李德裕这样的言行 , 与他自己未参加科举 , 依靠家世直接当官有很大关系 。以其他道德层面来衡量 , 李德裕绝对是个风骨坦荡的人 , 甚至他的政敌私下里都钦佩于他 。但君子要是犯了错误 , 也更有杀伤力 , 因为人们会更尊重甚至跟随他的错误 。
【党争窝里没好人】
晚唐的一大政治问题为党争 , 尤以"牛李党争"为最 , 其中的牛是指牛僧孺 , 李就是李德裕 。李德裕无论在边庭担任节度使 , 还是在朝廷任职 , 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正义、公正感 , 都值得肯定 , 但一旦牵扯到党争 , 也往往失去了理智 。
李德裕担任宰相的时候 , 皇帝突然中风了 , 牛党官员郑注、王守澄知道一个好药方 , 送给皇帝吃 , 皇帝果然病好了 。王守澄趁机推荐自己人李训当官 。李德裕马上用李训曾经犯过错来反驳 , 并且悄悄打手势制止旁边人说话 , 没想到被皇帝看到了 。
武宗曾与李德裕谈论朋党的问题 , 讨论什么政治团体算朋党 , 什么不算 。李德裕说为了私利而勾结的团体算朋党 , 不为私利的就不算 , 因此孔子的三千学生就不算 。但李德裕自己与牛僧孺争斗时 , 很多时候都暴露了私利 , 有时甚至让人感到双方都处于一种负气状态 , 行为处事好似顶牛 , 完全不像朝廷大员 。
推荐阅读
- 史上最火爆寡妇柴氏 两个宰相为争夺她而被降职
- 唐朝公务员也蜗居京城 宰相家中用破席挡风遮雨
- 宰相、丞相和相国有什么区别?
- 唐代轶事:宰相李德裕借助玄幻小说攻击政敌
- 唐朝宰相张柬之是怎样的人 与狄仁杰有何关系
- 法海的原型 真实的法海是大唐高僧宰相之子
- 北宋宰相张知白的故事 张知白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 赵普怎么死的?北宋宰相赵普死因真相
- 曹振镛为什么是巧官?凭借什么做了清代三朝宰相
- 隋唐五代服饰 晚唐供养服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