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年间吴桥兵变对明朝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吴桥兵变过程是从崇祯皇帝诛杀袁崇焕开始的 。在后金的反间计下 , 崇祯诛杀了其大将袁崇焕 , 而后金趁此机会 , 开始向明朝的关宁防线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关宁军的将领祖大寿被后金军围困在大凌河城内 , 朝不保夕 。
东江皮岛总兵孙元化得到朝廷的号令后 , 派遣孔有德率领八百骑兵去大凌河城增援祖大寿 。当孔有德所部行军到吴桥时 , 恰好降下了一场大雪 , 军队行进不便 , 只好暂时停留下来 。吴桥属于山东境内 , 登州的士兵和山东的士兵向来有矛盾的 。这时又发生了一名士兵抢夺山东望族王象春家仆一只鸡的事情 。他们把这名士兵抓起来游营 , 于是东江兵就杀死了王象春的家仆 。王象春的儿子不肯就此干休 , 要求查明真相 。
恰好此时 , 李九成把孙元化给他买马的钱用光了 , 他怕孙元化怪罪 , 因此就鼓动孔有德哗变 。孔有德因袁崇焕诛杀毛文龙的事情 , 心中对朝廷多有不满 , 因此在吴桥发动了兵变 , 连续攻克了山东几座县城 , 并且把那里的总兵黄龙抓了起来 , 割掉了他的耳朵和鼻子 。
吴桥兵变的发生 , 让朝中的许多大臣纷纷上书弹劾孙元化 , 说他放纵孔有德 。这时孔有德又率军杀了回来 , 直逼登州 。孙元化急忙令张焘前去登州防守 。但是张焘和孔有德是旧相识 , 因此也加入到孔有德哗变的阵营里 , 他们一起攻克了登州 , 俘虏了孙元化 。
后祖大寿从大凌河成脱困 , 率军南下和孔有德所部交战 。孔有德岂是管宁铁骑的对手 , 很快就被祖大寿击败 。走投无路的孔有德 , 只好向投奔后金 , 吴桥兵变以明军胜利告终 。
吴桥兵变背景
吴桥兵变的背景是崇祯三年 , 袁崇焕杀死了皮岛总兵毛文龙 , 引起了岛上将士的哗变而发生的 。
由于后金的崛起 , 明朝在山海关之外的势力几乎全部被后金荡尽 。但由于袁崇焕的英勇抗击和毛文龙的地理优势 , 使他们两支军队 , 成为了关外唯一能和后金抗衡的军事力量 。随着宁远和宁锦之战的胜利 , 袁崇焕被崇祯皇帝重用 , 升为了蓟辽督师和兵部尚书 , 节制关外的军队 。和袁崇焕的关宁铁骑不同 , 皮岛的军事势力是相对比较独立的 , 因此毛文龙除了向朝廷索饷之外 , 其他的事情一概不向朝廷汇报 。鉴于毛文龙的骄横跋扈 , 袁崇焕设计诛杀了毛文龙 。
毛文龙死后 , 皮岛的将士们不干了 , 开始发生哗变 。为了有效地节制皮岛的兵力 , 朝廷又派遣孙元化去领皮岛总兵之职位 。孙元化是原来跟随孙承宗镇守山海关的将领 , 后来孙承宗被调任之后 , 孙元化成为了山东按察副使和登、莱二州巡抚 。他接收了毛文龙的部将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李应元等人 。后袁崇焕因为被崇祯皇帝杀害 , 后金的骑兵趁此机会 , 开始向孙承宗和袁崇焕构筑的关宁防线进攻 。时关宁军的将领祖大寿正在大凌河城内修筑城池 , 被后金军队围困在城内 。孙元化下令让孔有德率领八百铁骑前往大凌河救援 , 当孔有德行至吴桥的时候 , 发动了兵变 。
在一些文史中提到 , 袁崇焕诛杀毛文龙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 而崇祯诛杀袁崇焕 , 其中一条罪名也是擅自诛杀大将 。但是从吴桥兵变的背景中可以发现 , 毛文龙遗留下来的将领 , 在毛文龙死后都不受节制 , 可见皮岛兵忠于的对象不是朝廷 , 而是某个个人 。
吴桥兵变影响
吴桥兵变虽然最终以明朝的胜利而告终 , 对于明朝和后金来说 , 吴桥兵变影响却是很大的 , 这造成明朝方面的人才和火器的大量流失 。
吴桥兵变的时候 , 明朝和后金已经先后交战了好几年 , 袁崇焕依靠红衣大炮将后金的军队抵挡在山海关之外 。叛将孔有德率领着其一帮叛军 , 一路连下山东的好几座城池 , 令明朝方面不能坐视不理 , 因此派出关宁军前去镇压 。在祖大寿和张韬等人的镇压下 , 孔有德于崇祯五年八月在沙河战败 , 走投无路的孔有德只好投降后金 。在孔有德和耿仲明给皇太极的降书中称 , 其有“甲兵数万 , 轻舟百馀 , 大炮、火器俱全” 。也就是说 , 叛军将大量的明朝火器带到了后金 , 使后金军队的装备也大幅度提升 , 从而使得明朝在火器方面失去了优势 。而在后金入关后 , 一路南下 , 依靠的就是孔有德的这批火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