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原型人物团圆,愿天下无拐早日实现

【? 《亲爱的》原型人物团圆,愿天下无拐早日实现】


? 《亲爱的》原型人物团圆,愿天下无拐早日实现



? 《亲爱的》原型人物团圆,愿天下无拐早日实现



? 《亲爱的》原型人物团圆,愿天下无拐早日实现


《亲爱的》原型人物团圆 , 愿天下无拐早日实现
堂吉伟德
2007年10月9日 , 4岁的孙卓在深圳白石洲被人拐走 。 从此 , 他的父亲孙海洋踏上了漫漫寻子路 , 14年间从未放弃 , 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 近日 , 公安机关查明 , 一名山东籍男子就是当年被拐的孙卓 , 经DNA确认后孙卓与亲生父母在深圳相认 。 (12月7日《新华网》)
这一幕如此温馨而令人感动 , 团圆的喜悦让人倍感欣慰而振奋 。 电影《亲爱的》是2014年出品的一部“打拐题材”电影 , 电影主要讲述以田文军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寻孩子以及养育被拐孩子的农村妇女李红琴如何为夺取孩子做抗争的故事 。 如今 , 原型人物孙海洋寻亲14年终得回报 , 被拐多年的长子孙卓在公安部门打击拐卖儿童犯罪“团圆”行动中被找到 , 与苦苦寻找的父母团圆 , 作为打拐志愿者的孙海洋终于了却了多年夙愿 。
一家团圆固然可喜可贺 , 但还有更多的被拐儿童亟待解救 , 还有更多的失亲父母在苦苦寻找 , 还有更多的失散家庭期盼团圆 。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天使一个天使就是一个希望 , 父母失去孩子后会面临怎样的痛苦 , 非个中人难有真实的感受 。 很多时候 , 寻找孩子成了很多父母唯一的目标、活着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 令人无不动容 。 2015年曾引起广泛关注的电影《失孤》 , 寻子父亲原型郭刚堂寻子之路长达十四年 , 途中的艰辛与曲折 , 源于生活并还原了现实 。
更值得关注的是 , 孩子被解救之后又面临着情与法的艰难选择 , 孩子离开亲生父母之后如何面对 , 与长期生活的收养方如何割舍 , 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 依据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条规定 ,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 ,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收养方因收买拐卖的儿童行为将承担法律责任 , 虽然有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形 , 但孙卓在14年后如何面对新的变故 , 对其本人和亲生与养父母都是巨大考验 。 解救之路才刚刚开始 , 稍有不慎就会带来更多伤害 。 如果没有拐卖行为 , 后续的意外风险就不会发生 。
正是有了同理与共情心 , 才使得拐卖拐卖儿童的行为激起了公愤 , 对依法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天下无拐”是一种美好的愿景 , 但也是法治社会应当追求的终极目标 。 近年来 , 依托于“打拐”专项行动的持续开展 , 防拐反拐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 据统计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共破获拐卖儿童案件5135起 , 抓获犯罪嫌疑人2.3万名 , 解救一大批被拐卖儿童 。 拐卖儿童犯罪年发案数逐年下降 , 由2012年的5907起 , 下降至2020年的666起 。 可以说 , “天下少拐”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
但也看到 , 在消除存量的同时 , 依然还有不少增量的发生 , 数百起新增案件的发生意味着 , 依然还有大量儿童存在被拐的风险 , 依然还有大量的父母会走上漫漫的寻亲路 。 他们能否像孙海洋、郭刚堂们那般幸运 , 也正是对预防和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能效提出的要求 。 密织法网、整体联动、多方合作和社会协同 , 才能提高全社会的公义心、责任感和参与度 , 以法律为准绳筑牢防护网 , 最终实现“天下无拐”的治理目标和公共愿景 。
电影《天下无拐》真实呈现了警民联合打拐的艰难过程 , 带来了难得的预防反思与治理启示 , 需要在既有的路径上巩固与深化 , 以强化法律宣传、提高公共责任、增强防范意识、用好辅助技术、依法打击惩治为手段 , 不断提升公众意识与预防治理能效 , 促使“天下无拐”的目标早日实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