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到了,俗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啥意思?
八月十五云遮月 , 正月十五雪打灯 。是流传我国广大地区的一句农谚 。反映了中秋节与来年的元宵节天气的呼应关系 。它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天气预报经验 。这句话意思是说:当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 , 如果天空被云幕遮蔽 , (阴天或下雨) , 看见遮蔽中秋圆月 。来年正月十五这天有可能会阴天或下雪 。究其原因 , 正是因为天气存在着前后呼应的韵律关系 。韵律是指某一种天气出现之后 , 对应未来若干天之后将出现的对应天气 。这种韵律时间长短不一 , 比较公认的有30天、60天、90天、120天、150天、180天和240天不等 。而八月十五云遮月 , 正月十五雪打灯 , 气象符合150天的韵律 。历史资料验证基本符合客观气象规律 。谚语反映自然现象比较客观 。
当然 , 大气的韵律活动是一个很复杂的气象问题 。(可接看气象学知识)表面看是云和雪的呼应关系 , 实质上是分别两次冷空气活动的呼应关系 。现在国内不少气象站根据这条谚语 , 研究冷空气活动的5个月左右周期的韵律关系 , 把它运用于长期天气预报 , 取得了良好效果 。同时相继也证明了其它日子间的天气也有这种类似韵律关系 。
典型的农历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是大气韵律活动的一种表现 。实际上 , 农民兄弟不仅对这句话有感情 , 而且 , 在心理上兼有寄托和联想 , 依据八月十五前后天气变化 , 如果有雨 , 来年的正月十五 , 也就是第一个圆月节日会雪打灯 。预示着兆丰年的希望 , 会出现另一个谚语:瑞雪兆丰年 。雪盖地对土地的土壤墒情有益 , 是农民兄弟企盼的天气 , 农民兄弟祖祖辈辈的希望都在田野上 。一辈子人生劳作也都在田野上 。谚语为种植生产提供了远古遗存并流传至今的天气预报依据 。
其他网友观点【元宵节到了,俗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啥意思?】谚语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时间的生活、劳动中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有规律的出现 , 久而久之而总结出来的带有大部分符合实际的语言 。谚语能千百年来在人民群众口中广泛流传得益于它是口口相传 , 通俗易懂 , 便于记忆、符合客观 。由于受科学技术的限制 , 古代人民受到的教育很少 , 特别是对大自然的研究远远落后于现代 , 既使有个别人研究出一些成果受印刷条件制约也很难在群众中普及 。所以谚语就是百姓受教育的的一条重要渠道 , 爷传子、子传孙 , 一代一代的传承到如今 。
“八月十五月遮月 , 正月十五雪打灯”就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观察天气得出的规律 , 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谚语 。说的是在八月十五中秋节 , 如果是好天气 , 清朗的夜空下吃着月饼、喝着美酒赏明月 , 那么到了正月十五那天晚上 , 就可以尽性玩花灯 。如果八月十五这天天气不好阴云密布、日月无光 , 人们在黑暗中看不到圆润明亮的月亮 , 那么到了正月十五你就等着踏雪吧 , 你打着灯笼外出 , 纷飞的雪片也会打湿你手中的灯笼 。!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在农村 , 老人们对于中秋节看不到月亮有个说法 , 那就是“八月十五云遮月 , 正月十五雪打灯” 。
这句农村俗语说的是 , 在中秋节这天如果月亮被云遮住的话 , 那么到第二年的正月十五就会下雪;如果中秋节这一天天气晴朗能看到月亮的话 , 那么到了次年的正月十五 , 同样也能看到月亮 。
其实 , 中秋节和元宵节这两个节日之间相差了150天的时间 , 即便是再厉害的天气预报 , 如此长的时间也难免会出现差错 , 更何况是在以前还没有先进的天气预报的时候 。人们之所以会说“八月十五云遮月 , 正月十五雪打灯” , 是根据多年的生活规律和经验总结出来的 , 但事实上并不是每年都会如此 , 只是大多数年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 才被人们流传至今 。
大家对于“八月十五云遮月 , 正月十五雪打灯”这句农村老话是怎样理解的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互动!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学会这几招,还怕风信子不开花?
- 牢记8注意事项不生病 白露养生
- 适合奶粉过敏宝宝食用的奶粉找到了!
- 夏天小孩子食欲不好怎么办
- 甲午战前英国医生在沈阳看到了哪些败象?
- 《是谁把我带到了这里》MP3歌词-谢天笑
- 中老年人如何补钙呢
- 9月,给你的多肉增个肥
- 秋季降温,盆花入室要点
- 秋季多肉换盆十步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