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国考”非常严厉 考试时不准抬头四面看

每年“国考”前后 , 都会热闹一阵子 , 人们议论最多的便是哪个职位多少比一 , 哪些职位乏人问津 , 也会有人津津乐道考场内外的奇闻趣事 。在古代科举考试时期 , 一人得中 , 鸡犬升天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发生一些雷人雷事便也在情理之中了 。
【明朝“国考”非常严厉 考试时不准抬头四面看】明朝末年艾南英在《天佣子文集》中曾写道:考试当天 , 考场打三通鼓 , 秀才们即便遇到大冷天 , 冰霜冻结 , 也得站在门外等候点名 。督学大人则穿着红袍高坐堂上 , 围炉取暖 。这且不算 , 秀才们得解开衣服 , 左手拿着笔砚 , 右手拿着簿袜听候点名 。每个秀才 , 有两个搜检军侍候 , 从头发搜到脚跟 。整个搜检过程要好几个时辰 , 各个冻得牙齿打战 。若是大热天 , 督学穿着纱衣 , 在阴凉处喝茶 。秀才们则须十百一群 , 挤立在尘埃飞扬的太阳底下 。考试之时 , 东西两面站着四个瞭望军负责监场 , 谁也不能抬头四面看 。如果困了站起来 , 打个哈欠 , 乃至歪着坐 , 一个红记号便打上了 , 算作犯规 , 即便文章好 , 也要遭到扣分 , 降一等 。弄得人人腰脊酸痛 , 连大小便也不得自由 。
明末人谈迁在《枣林杂俎·圣集·科牍》中 , 记述了不少明朝学子参加科举考试的故事 。其中提到的刘珠、董又莘两位进士 , 均为高龄考生 。刘珠是荆州公安县人 , 与内阁首辅张居正是“湖北老乡” , 关系很好 。但刘珠一直考了36年 , 至66岁时才在张居正做主考官那年上榜 , 考中进士 。与曾任南京大理寺卿的董又莘相比 , 刘珠又不算大了 , 董又莘到70岁“古稀之年”才考中进士 , 成为当时明朝官场的一个趣谈 。好在董又莘长寿 , 一直活到90岁才去世 , 否则这功名算白考了 。
科举考试 , 讲的是八股取士 , 在撰写八股文的过程中也不乏胡诌之辈 。明朝的一次考试 , 以《杀鸡》为题 , 有个考生提笔写道:“为雄鸡 , 为雌鸡 , 不雄不雌为阉鸡 , 姑勿论也 , 杀之而已矣 。为红鸡 , 为白鸡 , 不红不白为花鸡矣 , 姑勿论也 , 杀之而已矣……”如此《杀鸡》作文 , 可谓“雷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