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天价捞尸人:要价3.6万,一天曾救13人,尸臭花几天才能洗掉( 三 )



渐渐地 , 变成普遍都要钱了 , 但是捞尸人会根据死者家属的经济情况来定价 , 双方也比较好协商 。
【长江天价捞尸人:要价3.6万,一天曾救13人,尸臭花几天才能洗掉】从事捞尸人行业的周德成曾经说过:“到了夏季 , 找我打捞尸体的人很多 , 一个夏天至少要打捞近40次 , 每个月都得有十七八个 , 平均隔一天就有一次 。 ”
更有甚者 , 一天捞起过13人 。
可是就算是这样干 , 他们也是不赚钱的 , 提起收益 , 周德成说:“一个夏季下来 , 整个团队能赚七八万元 , 他个人能分到三四万元 。 ”
而当问道是否能养家糊口的时候 , 周德成连连摇头:“这还不算雇车及工具的投入 , 靠这行生活是远远不够的 。 ”

所以夏天过去 , 他们便要找其他工作赚钱 。 同时 , 捞尸人们还面临一个重大问题 , 那就是比较危险 。
周德成表示 , 一起从事捞尸的人必须是自己亲近的亲属 , 不然“出了事无法跟家属交代 。 ”
周德成考虑过捞尸的危险系数 , 曾经想过去给自己和伙伴一起上保险 , 可是没想到保险公司想也不想便拒绝了 , 理由是他们的行业是“高危行业” 。
心灵上 , 有人说他们“不干净”不道德 , 身体上 , 也存在着很高的危险 , 如此 , 还赚不到多少钱 , 所以愿意干的人越来越少 。

国内打捞团队并不少见 , 但愿意打捞尸体的却不多;渔民们也只肯救活人 , 不肯捞尸 , 觉得捞死人会触犯“河神” 。
就连从业者都会嫌弃自己身上的尸臭要几天才能完全消散 , 干上了这个工作 , 似乎就脱离了正常人的生活 。
种种原因叠加在一起 , 就导致捞尸人的要价越来越高 。
当然也有并不看中钱财的 , 毕竟这个工作也是比较邪门的一种 , 像是捞尸人魏职军这种 , 他对外宣称的都是一个尸体一万五 , 可是往往都收不到这个价钱 。

“有的家属家庭条件实在太差 , 几百块钱也只能认了;看到家属伤心欲绝的样子 , 也不愿意再火上浇油 , 所以也算了 。 ”
哪种正确讨论应该像魏职军这样为道德还是像魏应权这样为了钱 , 首先要确定到底是人性与道德的问题还是法律制度的问题 。
因为随着外界的质疑声逐渐增高 , 确实有不少捞尸人前往当地有关部门要求弄个合法的手续 , 以便建立合法统一的收费标准 。
最终 , 他们的请求被拒绝了 。

而他们被拒绝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 毕竟现在关于水上救助的法律还不完善 , 往往打捞上来一具尸体的价格也比较高昂 , 所以他们没有办法制定相关的规范 , 也就没有办法判定他们的行为合法 。
这也导致了捞尸这个行业陷入了一个尴尬而又特殊的、处于道德与法律边缘的行业 。
因为中国人传统中的“死者为大”理念 , 所以大家往往都将怒火发泄到了开出高价的捞尸人神圣 , 也让这个行业背负着巨大的道德压力 。
可是就算捞尸人没有任何执照 , 也没有监督部门 , 一切靠自发组织 , 要价更是全凭良心 , 这样的行业是否还有存续的必要?

答案是肯定的 , 因为公共救助机制的缺失 , 让捞尸人的存在不可或缺 , 所以就算他存在种种弊端 , 还是有很大的市场 。
设想 , 如果有一个相对成熟的救援队伍 , 在溺亡事件发生以后 , 专业的救生员和潜水员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 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救援设备 , 可能就会让这种漫天要价的情况有所缓解;
就算国家的能力有限 , 必须要依靠相关的民间团体协助才能完成全国的溺亡、打捞覆盖工作 , 官方也可以将民间行业正规化管理 , 也一定会让捞尸行业像一个比较良性的方向发展 。
想要平复捞尸人行业的争议 , 就应该向社会学家马红平教授所说的那样:


“无论是成立专门的救援捞尸队伍由政府全权负责 , 还是加强民间打捞队伍的管理、建立合理的定价机制 , 都应该由政府出面 , 从制度上来破解这一难题 。 仅仅靠道德的约束 , 兜不起所有的社会底线 。 制度无法覆盖人性 , 但良性的制度却可以激发美好的人性……”
用道德要求捞尸人守德 , 似乎也不是一种道德的行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