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发动“蓝玉案”,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王朝政治?
“蓝玉案”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国皇帝杀害功臣宿将最著名的案例之一 。在明王朝“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四大案中,“蓝玉案”对明王朝历史的影响仅次于“胡惟庸案” 。如果说朱元璋发动“胡惟庸案”是为了清除明王朝的文官权臣、打击淮西朋党的势力的话,那么,朱元璋发动“蓝玉案”,则是为了彻底铲除开国武将的骄横势力,消除将权对于君权的潜在威胁 。“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是朱元璋为了强化皇权专制所采取的政治措施,是古代帝王残暴手段的典型表现 。两案结束后,朱元璋将朝权和军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把皇权专制推向了高峰 。
“蓝玉案”极为惨烈,主犯蓝玉被整张人皮剥下来,名为“留全尸” 。蓝玉一案,诛杀了一公、十三侯、二伯,牵连被杀者多达一万五千多人,“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
“蓝玉案”与“胡惟庸案”一样,被认为是谋反案,但蓝玉是否真的是谋反?“蓝玉案”产生和发展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历来存在着争议,“蓝玉案”并非只是开国武将谋反被诛那么简单,其案情的其背后,隐藏着明王朝内部政治复杂的政治斗争,深藏着皇权与将权复杂矛盾的秘密 。

文章插图
蓝玉(剧照)
第一,战功卓著,地位显赫,居功自傲
蓝玉刚从军时,在开平王常遇春的帐下任管军镇抚,他很勇敢,很有胆识,领兵作战总是得胜,常遇春常在朱元璋面前夸赞他 。蓝玉因战功而从管军镇抚升任为千户、指挥使,后升任大都督府佥事 。
洪武四年(1371年),蓝玉随征西将军傅友德出征四川,攻克锦里(今四川成都);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第二次出兵沙漠地区,蓝玉成了徐达所率领的中路军的先锋官,蓝玉率兵出雁门关后,在野马川(今克鲁伦河)打败扩廓帖木儿游骑,接着,又在土剌河(今土拉河)击败扩廓的军队;洪武七年(1374年),蓝玉独率军队攻占兴和(今河北张北),俘获元国公贴里密赤等59人;洪武十一年(1378年),蓝玉与沐英一起征讨西蕃叛乱,大获全胜,班师回朝后不久,蓝玉被朱元璋封为永昌侯,俸禄二千五百石,并被赐世袭爵位 。
洪武十四年(1381年)起,蓝玉跟随征南将军傅友德、右副将军沐英率领明军30万南征云南,蓝玉、沐英率领东路军部分兵将围攻昆明,元朝右丞观甫保出城投降,盘踞云南的残元势力随即被消灭 。此后,蓝玉又率军攻占大理,在曲靖擒获元廷平章达里麻,梁王在逃亡途中死去,明军平定云南全境 。蓝玉因军功显著,增俸五百石,蓝玉之女被册封为蜀王朱椿妃 。
洪武二十年(1387年),蓝玉被朱元璋拜为征虏左副将军,与大将军冯胜一起北征元太尉纳哈出 。大军抵达通州(今北京),冯胜得知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索布力嘎)有元兵驻屯,便派蓝玉率轻骑于大雪天中率兵攻庆州,杀了元廷平章果来,活捉了果来之子不兰奚,捕获了元廷不少人马 。蓝玉率军乘胜追击,逼近纳哈出的巢穴金山(今吉林双辽),纳哈出假装投降,被蓝玉识破,蓝玉将其生擒,敌军投降 。在此次北征期间,主帅冯胜因为其女婿朱橚曾与冯胜秘密相会,且冯胜军功卓著而被猜疑,故获罪被免去大将军之职,蓝玉被朱元璋任命为“总管军事”,拜大将军,屯兵在蓟州(今天津蓟县) 。
此时,元顺帝之孙脱古思帖木儿即位,经常出兵骚扰塞上,蓝玉率领明军北伐,大军再次逼近庆州,蓝玉探知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便率大军走险道日夜兼程赶至百眼井,此处离捕鱼儿海约四十里远,但并不见敌兵踪影,蓝玉想领兵返回,定远侯王弼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此次蓝玉率十多万人军队深入漠北,无功而返,回去后难以向皇帝复命 。蓝玉随即表示赞同 。随后,蓝玉率兵在连夜赶到捕鱼儿海南面 。在探知敌营就捕鱼儿海东北方向八十余里处之后,蓝玉立即命王弼为前锋,率骑兵突袭敌营 。
元军料定明军缺粮缺水,不敢冒然远攻,因而防备十分松懈 。而且,王弼突袭当日,狂风大作,尘土飞扬,元军没有能觉察到明军的突袭行动 。王弼率骑兵突然冲击元军营寨,元军惊恐万分,仓促应战,很快被明军奇兵击溃 。元太尉蛮子等被杀,其部众皆降,仅有脱古思帖木儿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骑逃走 。蓝玉随即派精锐骑兵追击,虽未能捕获脱古思帖木儿,但也俘获了其次子地保奴及、妃嫔、公主等百余人,随后,在追击中又抓获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属三千人、男女七万七千余人 。缴获了大量的宝玺、符敕、金银印信等物品,以及马、驼、牛、羊十五万余头 。
蓝玉此次北征行动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捷报传至京城,朱元璋大喜,赐诏奖励慰劳北征的兵将,朱元璋非常高兴地将蓝玉比作汉代的卫青和唐代的李靖 。随后,蓝玉又攻占哈剌章营,获人、畜六万 。班师回朝之后,蓝玉被朱元璋封为凉国公 。
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至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蓝玉又受命防南征北,扩大战功 。他负责督修四川城池 。接着,他平定南蛮施南、忠建二宣抚司的反叛,随即又平定都匀(今属贵州),安抚司散毛诸洞等 。之后,蓝玉又受命统领兰州、庄浪等七卫之兵,追讨逃寇祁者孙,攻取西番罕东之地,征讨建昌指挥使月鲁帖木儿,将月鲁父子捕至京城处死 。本来,蓝玉想在当地征兵讨伐朵甘、百夷等,因朱元璋不准而未能成行,蓝玉只好班师回朝 。
蓝玉靠一次次的战功而不断升迁,他是明王朝能征善战的悍将,他几乎是战无不胜,他战功卓著,因北征大败元军而被封为凉国公 。在中山王徐达和开平王常遇春去世之后,主要是由蓝玉统领明朝大军去进行对外征战的,蓝玉是赫赫有名的战将,他因战功显赫而颇得朱元璋的赞赏和喜爱,他长期握有兵权,威权显赫 。
可是,显赫的战功和皇帝的宠爱,使蓝玉逐渐变得目空一切,他恣意骄横、飞扬跋扈,干了不少无法无天、横行霸道的事 。
比如,蓝玉在击败元军之后,他竟然威逼元主的妃子,占有了她,致使元妃羞愧自杀 。此事让朱元璋对蓝玉非常气愤,因为蓝玉损害了明军的声誉 。原本朱元璋想封蓝玉为梁国公,因为蓝玉逼占元妃子的事,便改封他为“凉国公” 。
再如,在皇帝宴请群臣的酒宴上,蓝玉常常口出傲语,趾高气扬、旁若无人 。在军中,蓝玉独揽将校升降大权,狂妄自大,似乎军队是蓝玉的而不是朝廷的 。
又如,蓝玉西征班师回朝之后,被封为太子太傅,职位已很高,但他乃不满足,他不甘居于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之下,成了太子太傅还满腹牢骚,赌气地表示:“难道本将军就不能当太师吗?”蓝玉的狂妄骄横之举让朱元璋十分反感,此后,蓝玉上奏的建议,大都被朱元璋否决了,蓝玉也因此心存不满,认为明太祖对他有疑心 。
还有,蓝玉北征南返时,夜抵喜峰关,守关将领没有及时开门迎接,蓝玉竟然纵兵毁关,破关门而入,此属于不轨之举,朱元璋知道后,心里对他非常不满 。
此外,蓝玉在各处蓄养了很多庄奴,他还大肆收养义子,据说其义子多达数百人;他放任家人和亲信侵占民田、滥杀无辜、横行霸道 。他强占东昌民田被御史查问时,他竟将御史驱逐 。
总之,蓝玉居功自傲,飞扬跋扈,无法无天,而这些狂妄无比的行为日后成了“蓝玉案”的罪行依据 。

文章插图
蓝玉与朱元璋(剧照)
第二,太子早逝,政局大变,功勋武将地位成悬
立朝初期,朱元璋可谓志得意满,他不但占有了天下,成了明王朝的开国皇帝,而且,他有了让他很满意的明王朝未来的继位者,太子朱标的表现让他感很满意,很欣慰 。
朱标于龙凤元年(1355年)九月出生在太平商人陈迪的家中,当时,朱元璋正攻打南京,据说,酣战中的朱元璋听到长子出生后,很高兴的跑到山上题了字:“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
后来,朱元璋称吴王时便立朱标为世子,朱元璋令博学的宋濂教育朱标学习经传,朱标从年少时便得到宋濂等博学鸿儒的悉心教导 。明太祖对朱标也常亲自教导,对朱标寄予厚望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正式立朱标为皇太子,使朱标正式成为明王朝的皇位继承人 。
朱标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他对弟弟们十分疼爱 。他的弟弟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多次犯错,当朱元璋欲对其处罚时,朱标屡屡从中调和求情,使他的弟弟们免受责罚 。朱标仁善宽和使他在诸王中建立了很高的威信 。
朱元璋很宠爱和信任朱标,他为东宫专门设了府僚,让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功臣元勋辅佐朱标 。朱元璋此举的用意非常明显,是为了在朱元璋外出征战时,让太子能顺利监国;使朱标在重臣名将的辅佐下,能学习和积累治国经验 。当时,朱标身边都是明朝第一等级的重臣在辅佐,左丞相李善长兼任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任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任太子少保 。朱标监国,其辅臣等级之高,堪与朱元璋执政时相媲美 。
朱标二十二岁时,朱元璋遂令一切政事先呈太子处理,而后奏闻 。显然,朱元璋有意让太子“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 。
其实,朱标的性格与他老爸朱元璋完全不同,朱元璋脾气粗暴、心性狡诈,而朱标却温文尔雅、心地善良 。朱标生于帝王之家,却无纨绔、骄横之习 。朱标疼爱弟弟,尊敬老师,尊重大臣,温和善良 。朱标见朱元璋杀伐狠辣,常劝朱元璋要行宽仁之政 。
朱标初学理政时有重臣名将辅佐,他做储君多年,形成了一定的执政经验,朝中群臣皆愿听命于他,可以说,朱标是朱元璋一位非常合格的继承者 。
朱标温和善良的性格很适合于当战乱之后的皇帝,但是,对此,以兵马夺天下的朱元璋却有所担忧,他担心太子的宽厚善良不足以执掌皇权,于是,朱元璋除了为朱标安排了宋濂等博学鸿儒对他进行教育和辅佐之外,还特别为朱标安排了当时第一流的武将们作为其军事班底 。
在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为了给朱标留下一个稳定安宁的王朝,他尽力清除北元的残余势力,消除割据势力的威胁 。接着,朱元璋以朱标的姻亲为纽带,以常遇春、蓝玉为主要领头人,为朱标组建了一个强有力的武人集团,以关中地区的天险地形为屏障,为朱标准备好了应对来自岭北的威胁 。
朱元璋对帝王掌控兵权之术了然于心,他之所以为朱标组建了武人集团,其用意很深,北平地区因为地理位置特殊以及漕运之便,是当时明王朝攘夷藩王坐镇的军事重镇,需要由强势的藩王来镇守,而朱棣长期负责镇守北平,他雄才大略,作战经验丰富,在藩王中,朱棣是最强势的 。善良温和的朱标将来即位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武人集团的辅佐,朱元璋担心朱标无法坐稳皇帝之位 。
其实,燕王朱棣对皇位的潜在威胁连蓝玉都看出来了,有一次,蓝玉从蒙古班师回朝,他提醒太子朱标说:“末将观燕王朱棣在其封地之举动,宛如皇帝一般无二,燕王非凡人也,末将令人观其相,燕王有帝王之相,太子务必当心!”朱标听后,对蓝玉说:“燕王对本宫甚为恭敬,绝无反意 。”蓝玉对朱标说:“末将深受太子恩惠,故密告此紧要之事,若末将之言不灵,乃是末将多虑了!”朱标不再言语 。
朱元璋深谙帝王权谋,为朱标思虑周全,可是,让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太子朱标却壮年早逝了,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他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原本他对于朱标作为继任者是很满意和很放心的,而在朱标死后,政局起了很大的变化 。在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也曾想过让雄才大略的朱棣成为储君,但他担心传位于朱棣有背于立嫡原则,担心群臣反对,也担心皇室内乱,所以,他决定让朱标的长子朱允炆来继承皇位 。
在朱标活着的时候,作为辅佐朱标的武人集团的重要人物,蓝玉和朱标的关系很好,虽然是蓝玉很傲气,但是,他对朱标是很忠诚和服从的,可是,朱标死了,局势变了,蓝玉居功自傲、专横跋扈的性格显然不是朱标年轻的儿子朱允文所能镇得住的,也是朱元璋所担忧的 。
原本,朱元璋为朱标组合了常遇春、蓝玉等武人集团,其目的是辅佐储君,为将来朱标即位保驾护航,可是,朱标死了,辅佐朱标的武人集团是不甘服服帖帖地辅佐朱元璋的皇孙朱允炆的,于是,辅佐的力量变成威胁的力量,特别是骄横霸道、目中无人的蓝玉,对朱允炆稳坐帝位是不利的,于是,为朱允炆将来考虑,朱元璋不得不为已成他的眼中钉、肉中刺的蓝玉下手,蓝玉及原来太子的武人集团,还能保持安全吗?

文章插图
蓝玉(剧照)
第三,被告发谋反,惨遭剥皮,受牵连而被诛者达一万五千人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玉被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其谋反,蓝玉下狱被鞫讯,他虽没有招供谋反,但其他人的审讯记录却称其为谋反主谋,认为蓝玉伙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以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密谋造反,他们筹谋着等朱元璋于孟春正月亲自去耕田时,在耕种仪式上发动叛乱 。
朱元璋当时年纪大了,正为继任者维护和巩固皇权而焦虑不安,看完审讯记录后,他既愤怒又担忧,立即下旨,将涉案者逮捕下狱 。依刑律,谋逆之罪当被凌迟处死,朱元璋念蓝玉军功卓著,且与他的儿女有姻亲关系,便放宽处置 。于是,刽子手把蓝玉将军全身整张人皮剥了下来,这表示皇恩浩荡,给蓝玉留了“全尸”,事后,蓝玉的人皮被送往他女儿蜀王妃处,留作“留念” 。据说,后来明末农民军攻破蜀王府时,在蜀王府祭堂里还发现了蓝玉人皮这一极为罕见的“文物” 。蓝玉被剥皮之后,其家三族,全被诛杀 。
蓝玉一案,株连蔓延很广,被诛杀一公、十三侯、二伯,牵连被杀者多达一万五千多人 。朱元璋将“蓝玉案”视为是他的政治成就,他将其案以手诏布告天下,并列为“爰书”(司法文书),将蓝玉等列入《逆臣录》 。

文章插图
朱元璋(剧照)
第四,谋反是真或是假?蓝玉是罪有应得还是蒙受大冤?
《明史》《明太祖实录》对“蓝玉案”中涉案者的谋反原因都有记载,但所述皆很简单 。蓝玉谋反的主要原因被归为两项:一是蓝玉认为自己功勋卓著,而官位不相匹配,他对自己官位居于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之后而不满,牢骚满腹,遂生谋反之意;二是后期蓝玉向朱元璋上奏时,经常不被准许,蓝玉感到明太祖已经对他生有疑心,他当心被处置,所以起了谋反之念 。
显然,这两部史书所记述的关于蓝玉谋反的原因太简单了,很难说明蓝玉真的有谋反的事实 。后来,《逆臣录》中所记载的审讯供状可作为补充 。《逆臣录》关于蓝玉谋反原因的记述,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中山王徐达和开平王常遇春去世之后,蓝玉作为总兵官,执掌朝廷兵权,且他一贯狂妄自大、肆意妄为,有造反的实力,造反似乎很符合他的性格 。
二是当时朱元璋已身患重病,而太子朱标去世不久,皇太孙朱允炆年纪尚小,蓝玉虽惧怕朱元璋,与朱标关系很好,但对于病重的朱元璋和年少的朱允炆,他已不愿被约束,这让他有了谋反的可能性 。
三是蓝玉常年南征北伐,有胆识有韬略,在军中威望极高,他原属下有一批能征惯战的将领,在审讯供词中就有不少府军诸卫的头领被认为参与谋反活动 。
四是靖宁侯叶升是蓝玉的姻亲,他因“胡惟庸案”的牵连而朱元璋斩杀,“胡案”牵连甚广,蓝玉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之感,心生恐惧,感到与其被杀,不如谋反一搏 。
可是,把《明史》《明太祖实录》《逆臣录》的记述总起来看,并没有能找出蓝玉有实施谋反的确凿证据,而只有对于蓝玉谋反的想法和筹划的一些推论 。这即是说,蓝玉只有谋反的可能性,而没有谋反的现实性 。此外,蓝玉在府中乖乖被逮捕入狱,并没有发现谋反行动的迹象,而且,其部属亲信将领和死党也没有任何行动 。还有,蓝玉并未招供自己谋反,别人的供词多为推论,不足为证;此外,审讯记录中却有谋反日期,但在蓝玉被捕前,凉国公府邸门前依然门庭若市,不少官员前来拜访,若是有谋反风声,官员们一定是避之不及的 。可见,蓝玉即便有谋反的想法也没有谋反的行动,锦衣卫指挥蒋瓛等告发蓝玉谋反多半是诬告 。
其实,“蓝玉案”最大的可能性是:
其一,蓝玉鉴于“胡惟庸案”牵连很广的可怕后果,特别是他的姻亲叶升受牵连被斩杀之后,蓝玉感到恐惧,加上当时朱元璋病重,他便有了谋反的想法,但并没有付之实际行动 。
其二,之前胡惟庸权倾朝野时,有不少人去奉承、巴结胡惟庸,而“胡惟庸案”之后,朝中不少人为了寻找新靠山,便常进入凉国公府邸,但这被诬告者认为是与蓝玉密谋造反,而“胡案”之后,朱元璋对朝局不稳心有疑虑,而且他又老谋深算,面对骄横自大、不守臣礼的蓝玉,担心其兵权重而谋反,于是,朱元璋先发制人,及时逮捕了蓝玉,并清洗与之密切关联的文臣武将,一举歼灭蓝玉及其党羽 。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太子朱标死了,朝廷局势变了,朱允炆成了储君,而作为辅佐朱标的武人集团的重要人物,蓝玉居功自傲、专横跋扈,常不守君臣之礼,且手握兵权,军中威望很高,这已构成了对朱允炆很严重的潜在威胁,朱元璋在生前必须为朱允炆预先做好保驾护航的军事准备,于是,便将蓝玉的谋反动机作为有谋反行动来问罪,并以蓝玉谋反为借口,将对朱允炆有潜在威胁的所有功勋武将都清理干净,朱元璋实际上是以“蓝玉案”为借口,清除对皇权有威胁的武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朱氏皇权的专制统治,保证朱氏执掌皇权的持续性 。
当然,从蓝玉居功自傲、专横跋扈、目中无人、轻视皇威等桀骜不驯的表现来看,蓝玉被问罪杀害是由他自己招惹来的,有其罪有应得的一面 。但是,朱元璋以“谋反罪”将蓝玉剥皮,灭其三族,并牵连很广,这使“蓝玉案”酿成了巨大的冤情,这是朱元璋为了巩固专制皇权杀戮功勋名将的暴君举动,是应该被谴责的 。
最后,引一段著名通俗历史作家蔡东藩对蓝玉的评价,这评价很值得注意,蔡东藩说:
“蓝玉与沐英,同事疆场,为明立勋,不一而足 。捕鱼儿海一役,谋虽出于王弼,而从善如流,不为无功 。自是残元余孽,陵夷衰微,数十年无边患,谁谓玉不足道者?乃身邀宠眷,志满气溢,既不能急流勇退,复不能恭让自全,遂致兔死狗烹,引颈就戮 。明虽负德,蓝亦辜恩 。藉非然者,玉氏子孙,亦何至不沐氏若乎?前后相照,一则食报身后,一则族灭生前,后之君子,可以知所处矣 。”(参看蔡东藩《明史通俗演义》)
其他网友观点我是历史问答达人“青言论史”,乐意为您解答中国古代史的问题 。
其实不仅仅是蓝玉案,整个洪武四大案(除了空印案)之外,都是同一个逻辑,那就是兔死狗烹 。如果说的再明白些,就是对自己子孙呵护有加的朱元璋,必须为他的后代扫清障碍 。

文章插图
蓝玉是洪武后期帝国军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在开国六功臣逐渐凋零以后,他成了军队里面最有能力的存在 。而给他扣的帽子也很简单,就是谋反,这个用烂了的借口 。
其实蓝玉哪有可能造反?历来史学家早就把朱元璋这个蹩脚的借口批驳得一无是处,在此不再赘述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杀功臣对他真的有好处吗?

文章插图
朱元璋这么杀功臣,是出于三个因素:
1、兔死狗烹式的不信任 。他朱元璋就是个庙里的孤儿,靠着天下大势和个人能力坐上了皇帝的位子,他很担心这些老兄弟们有一天会和他一样造了自己的反 。而每朝每代王朝的覆灭,几乎都是贵族集团作乱所起的根本性作用,所以他必须干掉这些人以确保江山稳固;
2、为朱允炆扫清障碍 。这些牛气哄哄的功臣宿将,自己活着的时候可以镇得住,朱标也许能镇得住,可朱允炆嘴上没毛,他怎么镇得住?相比之下,还是朱家三代目的叔叔们更加靠谱,而这些功臣,到底不过是外姓,没那么靠得住 。

文章插图
3、对官员集团本身的不信任 。朱元璋的出身非常苦,而完成他早年家破人亡的根本原因就是元朝官员的贪婪和腐败 。因此,穷苦人出身的朱元璋终其一生,对官员集团都带有本能的痛恨,这种早年形成的意识很难改变,也最终造成了洪武朝血流成河的惨剧 。

文章插图
欢迎您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
其他网友观点【朱元璋发动“蓝玉案”,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王朝政治?】世间流传不少朱皇帝的画像,有幅长满麻痘的,有张似马似驴变形的脸,肯定也有一帧慈眉善目威严的画像 。究竟那张才是真实地他,至今是个谜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地说:朱元璋亲自发动导演的"蓝玉案",他真正的面目,就是要使朱家皇权更加绝对专制,就是要使皇帝之权进一步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消除任何他自己认为潜在的威胁,那怕是一丝羽片飞过也不行 。再高的勋臣,再亲的孙儿,只要他认为是到了剪除的时候,手腕决不会有一小会儿颤抖 。这不是他背面隐藏的什么皇权政治,而是他昼思梦想,天天要做,可以冠冕堂皇告诉你的所谓皇权政治 。我就是天下,我就是这世间一切主宰,没有谁能高过我,臣吗?民吗?不过是我屠宰场上牲畜,祭祀坛上的供品 。需要在我一念之间,别以为你是谁 。
推荐阅读
- 中医养生:破解身体的健康密码“22的2次方”_一
- 《摩天大楼》baby哭得太多令人心疼,“普普”没哭却演技精湛
- 八法让你看电视也减肥 不做“沙发土豆”
- “幸福,再靠近一点”避孕及生殖健康知识校园主题公益活动
- “三百年来第一流”的龚自珍被毒死之谜揭秘
- 哈尼族的“六月年”有啥历史来源和文化特色
- 佤族的“星月历”:佤族伟大的天文历法
- 双子座女有多攻
- 12种常见的“毁容”食品要知道 饮食对于身体的影响很大
- 4招对抗 男人春日“痘痘脸”来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