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袁世凯复辟呐喊的“国师”杨度 晚年幡然悔悟?

1914年9月 , 袁世凯带领当时百官到北京城孔庙祭祀孔子 , 过了三个月 , 袁世凯穿戴古礼服到天坛祭天 。祭孔和祭天为袁世凯复辟登基做好了意识形态合法性的准备 。1915年底 , 袁世凯宣布第二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 准备于1916年开初登基为帝 。
1913年美国人古德诺以总统府聘请的宪法顾问的身份来华 , 1913年至1915年为民国政府初期的宪法建设尽力 。古德诺比较共和制度与君主制度 , 完成一份“备忘录” , 就是后世所称的《共和与君主论》 , 为袁世凯复辟做了理论上的准备 。古德诺作为外籍客卿 , 掀起了复辟帝制的舆论浪潮 。但是促使袁世凯在内心底真正接受复辟帝制想法的 , 非其好友 , 留学日本的杨度莫属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杨度可以说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国师” 。
杨度出生于诞生过伟人的湘潭 , 先祖时代为农 , 自祖父当兵发迹 。21岁拜王闿运为师 , 王闿运拥有类似战国时纵横术士的情怀 , 经常向杨度灌输帝王术 。杨度后来东渡留学日本 , 浸淫于西学之中 , 依然无法摆脱内心深底的帝王师情怀 。1903年秋 , 杨度与维新派领袖梁启超相遇于日本横滨 。同年10月 , 杨度读过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后深受启发 , 作文发表于梁启超《新民丛报》 , 内里写道“若道中华国果亡 , 除非湖南人尽死 。尽掷头颅不足痛 , 丝毫权利人休取!”从此 , 杨梁二人建立了生死与共的感情 。
1905年 , 清政府假意立宪以缓解汹涌民意 , 派出五大臣出洋考察 。可笑的是 , 考察团诸人考察后仍然对于立宪云里雾里 , 考察完毕后无法撰写考察报告 。当时考察团随员认识梁启超与杨度 , 竟然请当时仍为清廷通缉犯的梁启超及留学生杨度撰写考察报告 。第二年 , 清廷立宪以开皇族内阁 , 杨度多方呼吁 , 以推立宪 。1908年春 , 杨度受到袁世凯推荐 , 在颐和园开讲立宪 。
从此 , 杨度与袁世凯建立深厚的友情 , 成为袁世凯的心腹谋士 , 一步步接近他的帝师梦想 。1915年4月 , 杨度向袁世凯呈递《君宪救国论》 , 内文写道:“中国如不废共和 , 立君主 , 则强国无望 , 富国无望 , 立宪无望 , 终归于亡国而已 , 故以专制之权 , 行立宪之业 , 乃圣君英辟建立大功大业之极好机会 。”认为非帝制无以救中国 , 非帝制无以立宪 。同时组织“筹安会” , 为袁世凯称帝摇旗呐喊 , 深得袁世凯宠信 , 称他为“旷代逸才” 。1916年6月 , 袁世凯在忧惧中去世 , 死前大喊“杨度误我!” 。杨度写下挽联:“共和误中国 , 中国不误共和;千载而还 , 再评此狱 。明公负洪宪 , 洪宪不负明公;九原可作 , 三复斯言 。”
1978年 , 曾经在周总理身旁从事过情报工作的王冶秋《人民日报》撰文写道:
【为袁世凯复辟呐喊的“国师”杨度 晚年幡然悔悟?】当年力劝袁世凯称帝的杨度 , 加入了共产党 , 周总理是介绍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