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派”顾颉刚爱才懂礼 给弟子立“八项规定”
顾颉刚能吸引一帮年轻人,是因为他特别爱才 。
作为教师,顾颉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布置作业,如学生根据老师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来回答,他很不满意 。他希望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敢于提出异议 。学生越是和他唱反调,他讨论起来越是兴味盎然 。
1930年秋,谭其骧在燕京大学历史系读研究生,选修了顾颉刚《尚书研究》这门课 。顾颉刚在讲义中认为,《尚书·尧典》写于西汉武帝之后 。谭其骧根据自己的阅读,发现讲义中的“十三部”不是西汉制度而是东汉制度 。一次课后,谭其骧把这一看法告诉了顾颉刚 。顾颉刚相当重视,要他把想法写出来 。谭其骧便查阅了相关材料,把自己的看法写成一封信给了老师 。顾颉刚当晚就给弟子回了一封长达六千字的信,有赞成有否定 。这封信激发了谭其骧钻研这一问题的兴趣,于是再次写信和老师商榷,顾颉刚亦再次回函,回答弟子的辩驳 。过了几天,顾颉刚把这四封信加了一份说明发给班上同学讨论 。
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学界权威,一个是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但两人争论时既据理力争又惺惺相惜 。少年锐气逼人,老者风度感人 。这场讨论激发了谭其骧钻研学问的兴趣和热情,也让老师顾颉刚从此对他另眼相看青眼有加 。
顾颉刚经常自掏腰包资助学生,也通过其他办法帮助学生,比如为弟子争取奖学金 。
顾颉刚在中山大学教书时,一位名叫何定生的学生研究《山海经》颇有成果 。但何定生家境贫寒,顾颉刚便在校务会上为弟子争取奖学金 。一位教授坚决反对,顾颉刚据理力争与对方吵了15分钟,终于费尽周折为弟子争来了200元的奖学金 。后来,顾颉刚写信把奖学金来之不易的过程告诉了何定生,一方面提醒弟子要珍惜这笔钱,另一方面也让弟子明白社会之黑暗环境之艰难,所以,更要振作精神,努力学习,“把这班腐化的分子打倒” 。在信中,顾颉刚还以“殷忧启圣,多难兴邦”来激励弟子在困境中发愤图强:“一个人只要用机会,坎坷之境原即是向上的戟刺 。”
顾颉刚知道,想做好学问,必得有稳定的生活,良好的心境和正确的人生态度 。所以,对弟子,学术上他指点迷津,生活上也耐心开导 。
顾颉刚离开广州后,何定生追随恩师一道去了北京 。有段时间,他恋爱受挫,萎靡不振,无心向学 。顾颉刚便写信要弟子注意以下几点:
一、此后不许说“死”,也不许想 。
二、厉行运动,注意起居,把身体弄好 。
三、对人不可哭丧着脸,起人厌恶或怀疑 。
四、一天的生活要有轨道,一年的生活要有预算,一生的事业要有目的,不可说“只知今日,不知明天” 。
五、用钱须登帐,最好每月有预算决算 。
六、不可感情用事,高兴时拼命的干,不高兴时什么都不干 。
七、如有恋爱,应谋结婚,不可说“我不希望有结果,我是没办法的 。”
顾颉刚告诉弟子,自己为何要提出以上几点,因为“研究学问,首须生活安定”:
“生活不安,一切无从说起 。但要有安定的生活,不可不先作过平凡的人 。以上几条,都是作一个平凡的人的方法 。你肯依我话,则此后自有成就 。否则你去浪漫,去漂泊,这种文人的生活由你自己去过,和我不生关系,不必来看我 。”
由于何定生遇到麻烦喜欢抱怨别人,顾颉刚在上面七条外又加了一条:“八、重于责己,轻于责人 。常常替人家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不要只管自己 。”
顾颉刚的“八项规定”,让何定生做人方面幡然悔悟,学术上也开始勇猛精进 。
历史学家汪宁生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赴云南从事民族调查工作 。当时他颇有情绪,因他想从事历史研究,认为做民族调查会荒废学业 。偶然读到顾颉刚《史林杂识》,他心中的懊恼烟消云散,精神为之一振 。
在这本书中,顾颉刚用藏、白等族招赘习俗,证明古代赘婿与奴隶无异;用苗族丢包习俗,说明内地彩球择婿的由来;以蒙藏服饰,考证“披发左衽”;借用喇嘛庙宇中的酥油偶像解释何为“刍狗”,从西方方言考证出“吹牛”“拍马”的来源等 。
【“古史派”顾颉刚爱才懂礼 给弟子立“八项规定”】汪宁生这才明白,民族调查工作,不仅与他研究历史的愿望不违背,反而大有助益 。
由此,汪宁生方懂得顾颉刚下面这句话绝非虚言而是一位大师的真知灼见:“遍地都是黄金,只怕你不去拣;随处都是学问,只怕你不去想 。”
在一般人看来,顾颉刚这样的大学者,想必智力超群,记忆力非凡,但顾颉刚本人却告诉我们,他的治学得力于十个字:“随地肯留心,随时勤笔记 。”对此,他还做了解释:“予生封建家庭,二岁即识字,五岁即诵经,以长者期望之殷切,脑力摧残过剧,七八岁即已陷于神经衰弱之苦况,读时虽了了,掩卷旋茫然 。所以尚能从事于考索之业者,只缘个人习性乐于遇事注意,而此腕又不厌烦,一登于册,随手可稽,予盖以抄写代其记忆者也 。”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一介汉将 大元皇帝忽必烈竟管他叫“大哥”?
- 明代画家吴伟 一介乞丐竟然也能成为“画状元”
- 此人一生杀了三个皇帝还被奉为“忠臣”
- 佤族的历史在“司岗里”中是怎样体现的
- 你做梦也想不到的“梁祝”竟然是这样写成的
- 古代女子出嫁洞房“八件套” 是些什么东西
- 举荐情敌做高官的两位先秦牛人 “私怨不入公门”
- “红颜祸水”究竟是指历史上哪位绝色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