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大臣在关键时刻救了大明为何被皇帝杀害?

今天一说起于谦 , 人们多半首先想起的是郭德纲身边的谦哥 , 但熟悉历史的人应该知道 , 明代历史上曾经有一位著名的英雄人物于谦 , 他在明朝面临生死存亡之际 , 几乎以一人之力扭转乾坤 , 救国家于水火之中 。然而 , 尽管立下了盖世功勋 , 于谦的结局竟然是被皇帝冤杀 , 留下了千古遗恨 。今天历史君带大家重返现场 , 条分缕析 , 来看看这一千古冤案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说到这个故事 , 就不能不提到明英宗朱祁镇 。这个皇帝想必大家也很熟悉 , 就是前段时间热播的《女医明妃传》的男主角 。简单来说 , 这人是个好男人 , 但不是什么好皇帝 , 特别是容易被身边的小人蛊惑 。
公元1449年 , 明英宗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攻打瓦剌 , 却因为用兵不当 , 酿成“土木堡之变” , 遭瓦剌俘虏 。此役对于明朝的打击极其巨大 , 瓦喇在土木堡消灭了明朝三大营的五十万军队 , 阵亡名单中包括太师英国公张辅 , 成国公朱勇、兵部尚书邝埜 , 户部尚书王佐等数十人 , 也就是说整个大明的中枢机构几乎被一扫而空 , 京城门户洞开 , 瓦剌带着英宗长驱直入 , 兵临城下 , 人心惶惶 , 文武百官都已经准备扔下北京城南迁了 。
【这位大臣在关键时刻救了大明为何被皇帝杀害?】就在京城百官们六神无主时 , 是于谦站出来厉声高呼“言南迁者 , 可斩也” , 鼓励大家同仇敌忾 , 共同抵御来犯之敌 , 在皇太后等人的支持下 , 终于稳定了军心 , 也是在于谦提出的“社稷为重 , 君为轻”口号下 , 大明在风雨飘摇之际推举了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新帝 , 称代宗 , 粉碎了瓦剌人用明英宗要挟大明的企图 。同时 , 通过一连串的军事手段 , 巩固京师防卫 , 令瓦剌无从下口 , 不得已 , 瓦剌只好退回了塞外大本营 。可以说 , 没有于谦 , 大明的历史可能会被改写 。
景泰元年七月 , 瓦剌方面在综合权衡下 , 决定送明英宗回北京 。尽管明代宗对此有所疑虑 , 担心明英宗回来会对他的皇位发生影响 , 也是于谦劝他“天位已定 , 宁复有他” , 明代宗立即转变了态度 , 恭迎英宗回朝 。但是 , 明英宗后来又是怎么对待于谦的呢?英宗回朝七年后 , 也就是景泰八年 , 代宗忽然染病 , 卧床不起 , 英宗趁机发动政变 , 在徐有贞、石亨和曹吉祥等几个亲信大臣的支持下重登皇位 。复辟当日 , 英宗就将于谦逮捕入狱 。有人可能要问了 , 于谦立下了这么大功劳 , 怎么英宗不感谢他 , 还抓他呢?
首先 , 因为于谦毕竟当初是拥立了新帝登基 。明英宗为了显示自己政治合法性 , 表现出自己复辟是天命所归 , 就必须杀人头祭旗 , 就好像徐有贞说的那样 , “不杀于谦 , 此举为无名”——多么阴狠冷酷的一句话!
第二 , 于谦当时的威望和权力太大了 。北京保卫战后 , 于谦的声望如日中天 , 位极人臣 , 明代宗对于谦可以说是言听计从 , 甚至连到郊外采摘野菜和晒鱼干这样的事情 , 都要问于谦的意思 。尽管于谦是一个清廉的能臣 , 但留着这样的人 , 对皇权终究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
于谦能不能不死?是的 , 其实他有无数的机会可以不死 。当初北京保卫战时 , 他可以不用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 , 提出拥立新帝登基 , 这样日后也不会被清算旧账 。战胜瓦剌后 , 他也可以不用非让明代宗把英宗迎接回来 , 留下后患 。英宗篡位时 , 以于谦当时的威望 , 登高一呼 , 将此次政变扑灭几乎轻而易举 , 然而他为了社稷的稳定没有这样做 。为了不掀起更多的血雨腥风 , 在一次一次的选择中 , 他都选择了大义 , 而把那个最坏的结果留给了自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