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期间 , 英国考古学家威廉·马修·弗林德斯·皮特里主导了哈瓦拉遗址的发掘工作 。 他的考古队发现了大量文物 , 包括近万具木乃伊 , 但他只记录了极小一部分以金饰或彩绘的木乃伊 , 猜想 , 其他的也许都还被深藏在某些不为人知的地方吧 。
古埃及人认为 , 死亡是暂时的中断 , 逝者经过特殊的仪式准备 , 是可以获得永生的 。 为确保去世后生命延续 , 人们在生前和去世后都要向神灵致敬 。 于是 , 当生命结束 , 人便被制成木乃伊 , 以获得与神同列的资格 。
一阳逐个看了全部展览的7大单元:多元文化生活、来世思想、成为神、身份艺术、遇见众神、遗体保护、现代发现 。 通过整个展览 , 感受到当时人们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融合了埃及人、罗马人和希腊人对来世的期待 , 不断演变的宗教观念和身份形成 。
最值得关注的也是一阳观看时间最长的展品 , 当属6具黄金木乃伊 , 隔着玻璃 , 也能感觉到那金光闪闪的质感 , 和奢华繁复的装饰 , 它们来自约公元1世纪左右“希腊-罗马”时期的埃及 。
这一时期 , 木棺基本已经不再使用 , 木乃伊会被覆上面具并蒙上其他盖板 , 用亚麻绷带固定 。 作为一种永葆光泽的金属 , 黄金被认为是埃及众神躯体的构成 。 甚至 , 以黄金覆盖身体的行为也被认为能提供神奇的保护 。
【【科技文人一阳SHOW】一阳新鲜事——三小时探秘6件神秘黄金木乃伊,感受埃及考古乐趣】
一阳还注意到 , 约2000年前的11幅法尤姆木乃伊肖像 , 不仅写实 , 还栩栩如生 。 法尤姆木乃伊肖像是全世界现存最古老的肖像画类型之一 , 它们在19世纪80年代被发现 , 并改变了人们对艺术发展的看法 。
每幅肖像都是用热蜡和颜料混合在一块薄木板绘制而成的 , 但经过CT等技术还原了他们的真面目 , 你会发现 , 原来这些贵族的画像也是经过“深度美颜”处理的 。 不禁深深感叹 , “美颜”才是人类永恒的刚需呀!
移步换景 , 橱窗里的其他“小件儿”也不容小觑 , 一阳陆续看到18件古希腊风格的神像、雕塑、石碑;25件古埃及贵族陶罐和首饰;33件玻璃容器、莎草纸文件等稀世珍品 。
除了静态展品之外 , 还加入许多新媒体内容 , 其实光看面积的话 , 展览不大 , 却连连重磅 , 全部是真迹 , 吸引一阳走走停停 , 都有点累了 , 正好 , 还有三个可以坐下来看纪录片的地方 , 地上还放着柔软的“变形沙发” , 很有一种在埃及沙漠中考古累了休息一下的感觉 。
还有七个观众互动触摸屏以及三个木乃伊CT扫描展示屏 , 都增加了展览的丰富性和完整性 。 场馆内还精心设置了多个打卡拍照环节 , 通过3D背景墙、穿越变装游戏等互动 , 让人更直观地感受到古埃及文化的魅力 。
整整一个上午 , 一阳仿佛沉浸在考古探索古埃及神秘文化的旅程之中 , 体会最深的还是古埃及文化 , 为什么将人类做成木乃伊?就是因为首先古埃及人认为:诸神是不朽的 。 为了获得将来的永恒 , 逝去的人希望能成为“神”的一员 。
因此 , 埃及人认为 , 在死后 , 可以与重生之神奥西里斯合而为一 。 遗体必须要经过特殊的仪式 , 也就是变成价格不菲的木乃伊 。 当然 , 古埃及历史文化悠远留长 , 确实需要很深的文化功底才能看懂展览 。
毕竟 , 这次展览是中国首次大规模展出黄金木乃伊 。 包含:男人、女人、儿童木乃伊 , 很全面 , 布展思路也从体验感出发 , 让一阳充满新鲜感和获得感 , 一句话:非常值得看!
有道是:
“一阳新鲜事 , 玩转每一次!”
咱们下期 , 不见不散!
一阳
2021年12月
推荐阅读
- 15000年前海底金字塔被发现,科学家推测:中华文明前身是MU文明
- “北大双面神童”,将亲生母亲制成木乃伊,被捕时面带笑意
- 世界各国遗体的奇怪保存方式
- 玛雅文明主要集中于天文、历法等领域,其他方面与原始部落无甚差别
- 真的有史前文明吗?不然的话这个10万年前的“三相插头”怎么解释
- 埃及木乃伊是如何做成的?为何方法很难得到推广
- 科学家发现的这份古代蓝图,揭示了金字塔建造的真相
- 女性木乃伊腹中发现保存完好的胎儿,考古学家将过程比作“腌蛋”
- 最恐怖的人体博物馆:保存着111具怪异的“尖叫木乃伊”
- 地球无法自产的最珍贵宝石,仅有一块,拥有者是埃及法老图坦卡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