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成群结队的野花鳉为躲避捕食者而掀起“鱼浪”

【研究发现成群结队的野花鳉为躲避捕食者而掀起“鱼浪”】


研究发现成群结队的野花鳉为躲避捕食者而掀起“鱼浪”


文章图片



研究发现成群结队的野花鳉为躲避捕食者而掀起“鱼浪”


据New Atlas报道 , 我们都见过体育观众表演“人浪” , 即一群人站起来 , 然后又坐下来 , 模拟波浪在看台上舞动的情景 。
现在研究人员发现某种鱼类的鱼群也会做出类似的动作 , 以避免被吃掉 。

野花鳉(Poecilia sulphuraria)是一种小型淡水鱼 , 它的名字来自于它主要在富含硫化氢的泉水中发现的事实 。 由于水的含氧量低 , 这些鱼往往聚集在水面上呼吸空气 。 不用说 , 这使它们面临成为陆地捕食者目标的风险......这显然是它们形成“鱼浪”的原因 。
在德国莱布尼兹淡水生态和内陆渔业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中 , 研究人员在墨西哥特阿帕市附近的一个泉水中观察到了数十万只野花鳉的群体 。

研究发现 , 当鸟类从上面攻击时 , 这些鱼会反复地按顺序分组潜入水中 , 它们的尾巴\"踢\"出有节奏的可见波纹 , 在水面上游动 。 野花鳉会一直这样做 , 每次长达两分钟--这意味着这不是简单的鱼只是潜下去一次 , 以到达更深、更安全的水域 , 然后留在那里 。
当科学家们通过向水中发射小物体来诱导这种行为时 , 发现鸟类在对鱼群发动下一次攻击之前往往要等待两倍的时间 。 当波浪被诱导时 , 鸟类也更频繁地更换鱼群上方的栖息地 , 这表明该行为导致它们寻找不同的狩猎场 。

研究人员仍然没有确定为什么“鱼浪”反应会导致鸟类攻击的减少 , 因此正在计划进一步的实地研究 。 有可能是表面的波浪使鱼更难看到 , 或者是这种行为让鸟类知道它们已经被注意到并采取了回避行动 。
关于这项研究的论文最近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 。 你可以在科学家们拍摄的视频中看到这种“鱼浪”行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