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散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文蛤五两(15克)
[服用方法]
上一味,为散,以沸汤和方寸匕服 。汤用五合 。
[治则方解]
病机:水热之邪闭结体表 。
治则:清热利湿,调和营卫 。
方义:方中文蛤性寒清热而生津,苦能燥湿泄邪,相互为用,生津不助湿,燥湿益津,可治疗脾胃津伤证 。
[辨证要点]
文蛤者,贝壳也,取类比象,与肌肤营卫相类而共司外也 。因此本方对湿留肌肤营卫者有其专治之特长 。临床上本方可以治疗皮肤对潮湿氤氲空气过敏症,淋浴后肌肤凸起症,过敏性风团疹,以及皮肤结核、结疖而见上述见证者 。
[仲景方论]
《伤寒论》第141条:病在阳,应以汗之,反以冷水反溪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 。若不差者,与五苓散 。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
[注家方论]
1.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文蛤,即海蛤之有纹理者 。咸寒走肾而利水,以之导任者,取督肾而行水也 。
2.柯韵伯《伤寒附翼》:文蛤生于海中而不畏水,其能制水可知 。咸能补心,寒能胜热,其壳能利皮肤之水,其肉能止胸中之烦,故以为君 。然阳为阴郁,非汗不解,而湿在皮肤,又不当动其经络,亦不可发以大温,故于麻黄汤去桂枝而加石膏、姜、枣,此亦大青龙之变局也 。按本论以文蛤一味为散,以沸汤为方寸匕,服满五合,此等轻剂,恐难散湿热之重邪 。《金匮要略》云: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汤主之 。审证用方,则此汤而彼散,故移彼方补入于此 。
3.陈修园《伤寒真方歌括》:此方取其生于海中,能软坚,利皮之水;肉能滋阴,止胸中之烦 。不过指示其意,非治病之方也 。《金匮》有文蛤汤,方用文蛤、麻黄、石膏、杏仁、甘草、生姜、大枣七味,柯韵伯采补,有意义 。
[长沙方歌]
水潩原瑜汗法门,肉中粟起更增烦,
【文蛤散经典医案、方论】意中思水还无渴,文蛤磨调药不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