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紫禁城疑案 嘉庆皇帝猝死与道光皇帝继位( 二 )
还有一种传说:嘉庆帝到达避暑山庄后,稍事歇息,即全副武装,率领满汉大臣和八旗劲旅,大队人马直奔木兰围场 。奇怪的是,他们此次围猎,收获少得可怜 。别说虎、熊,连平常遍地觅食的麋鹿也没有见到,只猎获了一些野兔 。嘉庆帝非常扫兴,决定提前结束秋狝 。归途中突遇变天,雷电交加,大地震撼,忽然平地一声雷,那么多人中,唯独皇帝被雷击中落马 。凯旋回营变成护丧返京,满朝文武惊恐异常 。又有传说,嘉庆皇帝在山庄染疾,卧床调养,并无大碍,精神尚佳,照常处理政事 。一日,热河地区天气骤变,雷鸣电闪,嘉庆寝宫突遭雷击,只有他触电身亡 。那么,嘉庆之死的历史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嘉庆帝所处的时代正是清王朝的多事之秋 。清王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九十多年的发展,到乾隆时期走向了鼎盛,一派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 。就是在这种歌舞升平的掩盖之下,整个王朝的大厦已经从内部开始朽烂了 。国家吏治败坏,官贪兵疲,统治阶级奢靡无度,人民生活日益困顿,经济发展停滞,政府财政愈益困难 。嘉庆皇帝刚一登基,川、鄂、陕等地就爆发了规模巨大的白莲教大起义,举全国之力用了九年时间,方才平定下去 。但这时大清帝国颓势已显,难以振作了 。
起初,嘉庆倒是颇思有所作为的 。乾隆皇帝作为太上皇在位的四年间,他隐忍不发,暗中观察着朝中的一切,并积累了一定的政治经验 。乾隆一去,他一举除去了大贪官和珅 。和珅把持朝政多年,卖官鬻爵,索贿天下,富可敌国 。朝中上下,多有其党羽 。所以有人评价说,嘉庆扳倒和珅,有点像宫廷政变 。事情虽没有那么严重,但要一举剪除这股庞大的势力,的确也是需要一些勇气、策略和手段的 。和珅一倒,举朝气象一新,不免又有一些“正臣”,私下里深庆得遇明君,可以重振朝纲了 。尤其是他处治和珅一伙后,没有穷追不舍而弄得举朝不安、政治动荡,也颇有政治家的谋略 。然而,治理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谈何容易 。嘉庆登基以后,以守成之主自居,战战兢兢,殚精竭虑,起早贪黑,一切依照祖宗成法,期望在旧有的王朝框架内解决各项问题,生活上也克勤克俭,而国事就是没有起色 。政以贿成,几成通例,几乎无官不贪;经济停滞,水旱灾荒频发,王朝财政左支右绌;官贪兵疲,早年入关时的八旗铁骑,战斗力大大削减,弄得镇压白莲教起义也要依靠汉人为主的绿营兵丁了 。在外,也弄不清是哪里来的“远邦蛮夷”,不断叩关,弄得鸦片烟流毒天下 。一切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如人意,不能不让他日在愁烦之中 。嘉庆八年(1803年),陈德入宫行刺一案,虽然草草结案,但武备的松懈,官员的苟且因循已经暴露无遗;嘉庆十八年(1813年),天理教起义攻入皇宫一案,更是古来未有之变 。想当年,康、雍两朝,国势何等强大,乾隆一世,天下太平无事,他越想就越急,越急就越难以有所作为 。
所幸的是,他自三十五岁登位后,虽然早起晚睡,国事烦劳,但身体情况却一直还算不坏,在位二十多年了,没有生过什么大病,只是中年以后,身体有些发福了 。也许是这个缘故吧,他比从前更怕热了,一年之中,倒有一半时间住在风景秀丽的圆明园内 。
虽然心情总是不太好,但木兰秋狝的大典总还是要进行的 。想想自康熙以来,皇帝在夏季多是驻跸于避暑山庄的,每到秋凉在木兰围场进行秋狝大典 。康熙帝自山庄建成后,从康熙二十二年至六十一年(1683—1722年)的39年中,几乎每年都要北上避暑、秋狝 。雍正帝虽然自己没有举行过秋狝,却承认这是自己的错误,并留下遗训“后世子孙,当习武木兰,毋忘家法” 。自乾隆六年(1741年)开始,乾隆帝共举行40次秋狝大典,参加人数有时多达三万余人,盛况空前 。看看自己,嘉庆帝又有些不满,在位二十多年了,已经庆祝了六旬万寿节,但避暑山庄也只去了15次,秋狝才举行了11次,而且每次总有人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反对,比如水旱灾荒呀,财政困难呀等等 。木兰秋狝行围,对清廷来说,意义重大 。一是要通过这种武装演习,保持八旗劲旅的雄风,二是在这里接见蒙古各部及西北各族首领,联络感情,巩固清廷与他们的关系,加强统治 。嘉庆帝将此视为一条祖上的规矩,自然是要遵守的 。前一年,由于热河等地水灾,只到了热河,而取消了秋狝大典 。今年虽然庆祝了六旬万寿,但烦心的事实在太多,无论如何需要换换环境,调节身心,缓和情绪 。所以他决定按期动身赴避暑山庄 。
推荐阅读
- 清朝皇帝过年旧俗 与群臣分食不加任何佐料白片肉
- 紫禁城竟没一个厕所 慈禧太后如何解决内急
- 清朝服饰之 清代镶边短袄
- 清朝格格的一生 大多寿命不长而且没有后代
- 清朝才智过人的周培公为何被康熙发配盛京?
- 清朝唯一的一例太监干政 寇连才是什么样的下场
- 清宫密闻 紫禁城里的寡妇们为何极容易得肝病?
- 荆轲刺秦疑案:大贤田光献策之后为何自刎?
- 大清朝为什么没有宦官乱国现象?
- 清朝驸马太憋屈 公主不宣召不能同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