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陶渊明隐居田野是自愿还是迫于无奈?( 二 )
陶渊明在隐居后得知刘裕篡权称帝 , 这使得他复兴东晋的梦想彻底落空 , 于是改名为陶潜 , 拒绝任何官方来往 。陶渊明的夫人翟氏 , 与他志同道合 , 安贫乐贱 , “夫耕于前 , 妻锄于后” , 共同劳动 , 维持生活 。归田之初 , 生活尚可 。“方宅十余亩 , 草屋八九间 , 榆柳荫后檐 , 桃李罗堂前 。”陶渊明爱菊 , 宅边遍植菊花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饮酒》)至今脍炙人口 。义熙四年 , 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玉京山麓)失火 , 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 , 生活较为困难 。如逢丰收 , 还可以“欢会酌春酒 , 摘我园中蔬” 。如遇灾年 , 则“夏日抱长饥 , 寒夜列被眠” 。他的晚年 , 生活愈来愈贫困 。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 , 有时 , 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 。他的老朋友颜延之 , 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 , 经过浔阳 , 每天都到他家饮酒 。临走时 , 留下两万钱 , 他全部送到酒家 , 陆续饮酒 。不过 , 他之求贷或接受周济 , 是有原则的 , 他穷不改志 , 也不求“嗟来之食” 。有一次新任江州刺史檀道济送来厚礼 , 并劝他:“贤者在世 , 天下无道则隐 , 有道则至 。今子(你)生文明之世 , 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 , 志不及也 。”他以无功不受禄而拒收 。
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 , 陶渊明神志还清醒的时候 , 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 , 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 , 托体同山阿 。”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不久 , 陶渊明走完了他63个春秋的人生旅程 。苏东坡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 , 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 , 不以去之为高 。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 。古今贤之 , 贵其真也 。”人贵真 , 诗亦贵真 , 这就是陶诗具有经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 。
陶渊明被安葬在南山脚下的陶家墓地中 , 就在今天江西省九江县和星子县交界处的面阳山脚下 。如今陶渊明的墓保存完好 , 墓碑由一大二小共三块碑石组成 , 正中楷书“晋征士陶公靖节先生之墓” , 左刻墓志 , 右刻《归去来兮辞》 , 是清代乾隆元年陶姓子孙所立 。
推荐阅读
- 大将军王敦为何会成为东晋名士的代表人物?
- 东晋温峤平乱不久去世百姓如丧亲人哭泣
- 桓温怎么死的?东晋权臣桓温结局死因
- 东晋才女谢道韫有哪些故事 谢道韫是个怎样的人
- 前蜀君主曾娶波斯后裔 亡国后妃子隐居川北密林
- 海昏侯墓为何保存完好 东晋时大地震提供屏障
- 东晋丞相王导设计时装 曾经巧妙解决财政危机
- 东晋王导多次偷偷娶妾遭北方名门蔡谟嘲笑
- 东晋年间的祝英台是在什么书院读书的
- 大老粗刘裕如何夺得东晋天下 多亏了两个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