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最惨失利在南京 占尽优势却因大意而失败
人们对郑成功的记忆大多停留在他抗击海寇 , 收复台湾的壮举 。实际上 , 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前 , 他在军事上做的准备更多是为了抗击清朝 。而在郑成功的抗清版图中 , 南京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 。占据长江 , 即可控有中国东南半壁江山 , 进而可号召抗清志士 , 扩大抗清力量 , 与清廷抗衡 。更何况南京是明朝的开国之都 , 1644年 , 时年20岁的郑成功还曾作为福建南安(郑成功家乡)唯一有资格到南京国子监(明朝最高学府)学习的学生在南京求过学 。南京从各个角度都是郑成功抗清北征的重要战略目标 。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 , 郑成功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 , 度过了一些波折 , 开始了沿海北征的抗清之战 。然而 , 正是在年少时期的求学之地南京 , 郑成功的北征军遭遇了最惨痛的失利 。
【战无不克 , 兵临城下】
【郑成功最惨失利在南京 占尽优势却因大意而失败】1659年5月4日 , 郑成功以舟山为营 , 起兵北伐南京 , 并于6月14日抵达镇江、瓜州附近 。
镇江、瓜州地处南北运河入江口 , 是历朝水路的重城 , 也是长江的重要门户 。清军闻悉郑成功的北征军攻入长江 , 遂出兵架设红衣炮及木浮营应战 。然而郑成功的北征军擅于水战 , 仅两日时间便生擒清军将领朱衣佐 , 掠去瓜州城两翼所有红衣炮 , 进而攻克瓜州 。
之后 , 清军镇江守将高谦与知府戴可进投降 。如此 , 郑成功北征军已打开江宁门户 , 并携连战连捷之士气调遣先头部队溯江而上 , 逼近南京城 。
【围而不困 , 此消彼长】
7月4日 , 郑成功率十余万大军和数千战舰正式出征南京 , 并于7月12日登岸 , 相继在太平、观音、神策、金川、钟阜、仪凤、江东等门外立营83座 , 排列大炮 , 并且切断水上交通 , 形成围城之势 。
面对北征军的重兵包围 , 南京的守城清军积极组织守备 。一方面 , 清军四处调遣救兵 , 甚至向清廷求援 , 派遣满师前来增援;另一方面 , 清军总督郎廷佐以诈降之计拖延时间 , 并在城内加紧配置物资与粮草的储备 , 日夜看守城门 , 做好随时开战的准备 。
与此同时 , 受到之前顺风顺水的战况影响 , 郑成功反倒出现了一些轻敌的情绪 。面对大将甘辉等人迅速攻城的建议 , 郑成功表示:“自古攻城掠邑 , 杀伤必多 。所以未即攻者 , 欲待援虏齐集 , 必卜一战 , 邀而杀之 , 管效忠必知我手段 , 不降亦走矣 。况属邑栉次归附 , 孤城绝援 , 不降何待?”大意是说 , 直接攻城必然带来巨大的损伤 , 不如等援军一起汇合之后一举击破 , 进而迫使对方献城而降 。在这种作战思路的影响下 , 北征军的包围圈并没有限制清军各方面的援军进城 , 即“围而不困” 。长此以往 , 北征军的斗志也逐渐松懈 。攻守双方的战力已然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 。
【神策夜袭 , 北征饮恨】
7月15日前后 , 由长江下游陆续入城的清军至少已有四五千人 , 且尚有援军在途中 。在兵员、物资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 , 清军以攻为守 , 出战北征军 。7月23日 , 清军从东、西城门出兵由陆路夜袭 , 分击北征军首尾 。清苏松总兵梁化凤又自崇明绕道赴援 , 与城内守军配合突袭北征军前锋 。北征军仓促应战 , 苦斗多时 , 清军又暗开神策门、仪凤门 , 直捣北征军中坚 。郑成功的北征军擅长水战 , 但陆上战斗力相对有限;长期的消极备战又使得北征军士气低迷;再加上士气高昂的清军采取的是夜袭战略 , 本就取得了先机 , 北征军力战不敌 , 先折一阵 , 仪凤门和钟阜门外的3座北征军营寨被拔 。
次日 , 清军乘胜追击 , 由陆上包围北征军所据山头 。清军梁化凤率部出神策门直冲山上北征军左先锋杨祖营 , 双方炮矢交击 , 冲突死战 。杨祖虽三次击退清军进攻 , 终因寡不敌众 , 援军不济 , 被梁化凤击败 。清军占据山头之后 , 居高临下与山下清军夹击山中北征军各部 。北征军各部在乱战中无法相互救援 , 最终相继战败 , 饮恨南京 。
推荐阅读
- 天地会与郑成功有何关系?天地会有何主要职责
- 顺治并非死于天花 而是被郑成功炮毙于厦门?
- 揭秘:在小说西游记中哪家人是混的最惨的?
- 历史上最惨的大官 状元必须被阉割才能受重用
- 史上最惨寡妇 吴三桂竟让儿媳妇守寡30年
- 郑成功竟是热死的 收复台湾次年中暑 当天身亡
- 清朝最惨的皇长子 真被道光一脚踢死了?
- 郑成功收复台湾简介 郑成功率军击败荷兰侵略者
- 洪秀全的《天父诗》 其数次科考失利是有道理的
- 郑成功之父郑芝龙简介 郑芝龙结局为何被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