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被当众开膛剖肚的著名女演员 死后惨遭剖腹( 二 )


“七仙女”严凤英坎坷人生路
80多年前,一个女伢子在桐城罗家岭的一个普通农户家降生 。她二十几岁时便把一个地方小戏唱响九州,成了全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这个女伢子就是黄梅戏的一代宗师———严凤英 。
为了表达对这位黄梅戏前辈的敬意,《严凤英》的创作者们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走访了许多严凤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了解到了严凤英很多不为人知的侧面 。“她是一个为艺术而生,为艺术而死的传奇人物,她把黄梅戏带入辉煌,但她自己的一生却非常坎坷”,编剧王新纪说 。在严凤英的扮演者吴琼的眼里,“严凤英是一个非常率真、坦诚的人,她的性格里可能就会有像七仙女这种单纯、可爱,也有像《女驸马》里那样的智慧 。”
为学戏差点儿被族人沉塘
严凤英1930年出生在长江之滨的古城安徽省安庆,乳名鸿六 。在她三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也在几年之后为躲避抓壮丁,远走他乡 。严凤英跟着爷爷奶奶在罗家岭过起了没爹没娘的生活 。
严凤英全家在搬回罗家岭前,曾在桐城落脚,在那里严凤英最早接触到了黄梅调 。当时她的父亲找了一个为戏班子抄戏报的差事,那个戏班子专唱黄梅调,严凤英一到晚上总是不声不响地往戏班子演出的地方蹭,只要大人没发现,她就能好好地看上几出戏 。没用多长时间,她就能跟着唱了 。
严凤英喜欢热闹,在罗家岭很快就和村里的孩子们熟悉起来 。他们一起下塘采莲,一起上山放牛,饿了就吃采来的野菜,累了就躺在大青石上听严凤英唱黄梅调 。罗家岭的人喜欢对歌,只要有人开头,后面肯定会有人接上 。严凤英经常拖着草靶子和小伙伴们满山遍野地跑,休息的时候便加入放牛伢子的对歌中 。她总是把山歌和黄梅调串到一起唱,让小伙伴们十分着迷 。慢慢地,很多人都知道了这里有一个会唱歌的小女孩 。
黄梅调来自社会的底层,自诞生以来就被统治者视为“花鼓淫戏”而遭禁锢 。在那个时代,唱戏是一个被人看不起的行当,而在唱戏的人当中最下贱的,莫过于唱黄梅调的,如果被族人知道,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罗家岭有一个叫严云高的人,年轻时就因爱唱黄梅调,差点儿被当作触犯族规的大罪来治,如果不是及时逃脱,也许早就被五花大绑,拴上石磨,扔进湖里了 。
后来,在外漂泊八年重回家乡的严云高成了严凤英的师傅 。严凤英和一伙伢子总是找各种借口,偷偷摸摸地溜进严云高的小屋,压低嗓门学唱,一招一式地学架子 。严凤英十三岁那年,严云高在江记茶馆组织了一场演出,那是严凤英第一次登台唱戏,还歪打正着地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紧接着,严云高又把“班子”拉到了练潭演了几天,原以为那里与罗家岭隔水相望,就不用担心严家祠堂那催命的铁链子和沉重的石磨盘了,但消息最终还是传到了罗家岭,各种污言秽语随之而来:“王八戏子吹鼓手,他家代代都有”、“严家老坟头出气喽,十三、四岁的黄花闺女,放出来乱跑,还敢唱黄梅调!”
一天,正当严凤英的祖父追问她是否真的在学黄梅调时,有人猛地推开屋门,气喘吁吁地说,快跑,祠堂里派人来抓严凤英了,还扬言要把败坏族里名声的严凤英捆起来,按进塘里淹死 。
严凤英急匆匆地跑到了山上躲了起来 。
看着在山上挨饿受冻的严凤英,严云高心里十分着急,他担心严凤英被祠堂发现惨遭毒手 。经过再三考虑,严云高决定让严凤英逃向练潭,去投奔他的师兄程积善 。
这一年,严凤英只有十四岁 。
在污泥浊水中挣扎
程积善接收了严凤英,考虑很久,最终决定带着她外出跑码头去了 。
起初,严凤英只能在戏里演一些丫鬟的角色,台词也无非是“一枝梅花靠墙栽”或“一枝梅花靠粉墙”这样千篇一律的话 。演的时间长了,这些丫鬟的角色也被严凤英演出了门道,观众渐渐喜欢上了这个专门演丫鬟的小伢子 。
班子里有一位唱旦角的郑洪霞也注意到了严凤英 。郑洪霞的拿手戏是《小辞店》,只要他上台演,严凤英就在台下偷着看,等晚上大家都睡着了,就到月光下面把自己看来的动作和身段对着墙上的影子练习 。有一次郑洪霞累坏了嗓子,严凤英自告奋勇,告诉班主自己可以演 。在这次演出中,严凤英这个名字成了她新的艺名,并随着演出的成功在安庆流传开了,以后只要一挂“严凤英主演《小辞店》”的戏牌,准会场场爆满 。
十五岁的严凤英红了,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凌辱和摧残,走投无路的她只能以死相抗 。

推荐阅读